上节提到黛玉虽住贾家。
吃穿用度虽是贾母出。
其实贾母用在黛玉身的,都是林家钱。
林家五代积攒,都留给了黛玉。
结果,下面办事不长眼的。
以为黛玉,白吃白用贾府的!
只是个表小姐,又不是正经家主儿。
私下断了黛玉燕窝。
如海去逝黛玉尚小,不懂银钱之事。
和宝钗私房姐妹话。
宝钗放到心上。
拿薛家的银子,供黛玉的燕窝。
偏巧宝玉见了,心里不平。
我贾府咋地,供不起妹妹的燕窝,要宝姐姐巴巴地送来。
立即回了贾母。
贾母听了大怒,姑爷把家底都搬到贾家,为的啥?
不过是为女儿黛玉,能金尊玉贵地过活。
咋地,连小小燕窝都能克扣。
任其发展,以后还不知如何亏待黛玉。
黛玉受屈,以后去黄泉,林家祖宗岂不打杀我这老太婆。
贾母立即招了凤姐儿。
问凤姐儿,咋少了黛玉的燕窝?
凤姐儿着实吓了一跳。
贾琏那一趟差事,赚的可不少。
林家不差钱,怎敢断了黛玉的补品。
凤姐儿人情练达,通上知下。
暗里寻思,肯定是底下那些不长眼的!
以为表小姐差钱,好欺负。
私下抹了黛玉的燕窝供给!
贾母吩咐凤姐,不许少了林姑娘的任何东西。
要用银子,直接从我账上支。
凤姐连忙答应,辞了贾母。
招了管事的来,认真地训斥一通。
管事的回来,又和众人说了一通。
底下人都明白了!
表小姐是老太太的心尖尖,连宝玉都得让一让。
断了老太太的,也不能断了黛玉的。
黛玉的饮食里,立即多了燕窝。
从此,底下人再不敢怠慢黛玉。
无论谁见了黛玉,都得问声好,都巴结着黛玉。
黛玉不明所以,以为这些人,都是人精儿,哄上欺下的。
估计呢,是看老太太疼我。
讨好我,便是讨好了老太太。
黛玉更不知道。吃的用的,都是自家钱。
还特别地感恩外祖母。
贾母握着林家巨款。
本只是放在贾母的私库。
贾母寻思,家大业大,有这么一笔银子备用,心可宽了!
府里暂时并无大用,小贴补,敏儿的嫁妆便够了。
用不着林家的银子。
所以,黛玉的用度,和贾母对府里的贴补,都还是贾敏的嫁妆里拿。
并没动林家的银子。
谁知当今圣上,忽然发了善心。
想起人伦之情,下旨允许妃子探家。
这消息从宫里传到宫外。
谁家出嫁的女儿,能不想爹娘。
谁家嫁出女儿之后,又不想接女儿回家亲近亲近。
元春是贾母教养大的。
自从进宫后,只能在宫里宴礼时,方可见面。
见面,还必须守着宫里规矩。
这规矩对亲人来说,好似望梅止渴。
终不如骨肉儿女间,私下里相处的自在。
皇家允许女人回家瞧瞧,谁个不想回家见爹娘。
元妃立即着夏太监,告诉娘家。
她要回家省亲!
贾家接了消息,自然开心。
未出嫁只是贵女,怎么着都是家事。
出嫁皇家,回来可不同了。
贵妃回娘家,便成国事。
国事,便要按律法规矩来办。
皇帝的女人,回娘家的规矩可大了!
贵妃探亲,既是荣归故里,故里就得红妆素裹地,好好打扮起来!
为了元妃省亲,贾家砸银子,修家舍。
贾府大装修,跟现在大装修一个样!
银子如流水,钞票满天飞。
贾府的流动银子,很快便见了底。
如果卖田卖铺地搞装修,便是拆东墙补西墙。
既不牢靠,更不体面。
贾母再护不住林家的银子了。
再说有儿有女的父母,谁不想为儿子添砖加瓦呢。
贾敏的嫁妆栽了进去,还是不够。
只有拿林家的银子向里砸。
贾母截留给黛玉的嫁妆,有百万两。
可元妃省亲过后,府里亏空大。
银子时时接济不上。
贾琏凤姐儿,两个管家人。
也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
有了饥荒,便去贾母处求银接济。
这份接济,自是有去无回!
到了黛玉嫁宝玉后。
如海留给闺女的银子,已经有限了。
黛玉和贾母,商议置田产时。
贾母不敢告诉黛玉,林姑爷到底留了多少银子。
堂堂国公府,用了出嫁女儿的嫁妆。
再用了女儿婆家,积攒的几代家私。
那得多丢人!
活到古稀之年,老脸可不能丢。
贾母告诉黛玉,林姑爷给黛玉留下五十万两的嫁妆。
黛玉寻思,这银子,我也用它不着。
便向贾母说道:“既是父亲留的嫁妆,老太太,这五十万两银子,就用来置办这些田产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之宝钗重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之宝钗重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