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活绿色动能
我们创新生态资源转化机制,在福建、浙江等地开展“绿色矿山生态产品认证”试点,将矿区修复后产出的林特产品、碳汇指标等纳入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其中,福鼎黄栀子产业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品牌价值提升30%,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7亿元,生动诠释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辩证统一。
三、担当行业使命,打造绿色矿山的中国范式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绿色矿山推进工作委员会始终站在行业前沿,以标准引领、科技赋能、国际合作为抓手,推动中国绿色矿山建设从“跟跑”迈向“领跑”:
(一)构建全链条标准体系,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
林草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指标纳入矿山开发全流程。
(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生态治理效能
“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激光光尺影像测树系统、KP-8型多光谱成像仪等技术,实现矿区生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监测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40%,相关成果已在山东、安徽等地的矿区应用,为生态监管提供了“中国方案”。
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在江西赣南稀土矿区,采用“微生物复垦+耐重金属植物筛选+土壤重构”技术组合,成功修复废弃矿地2万余亩,植被存活率达92%,该技术被国际矿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CMM)列为“全球推广技术案例”。
(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传播中国生态理念
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IESCO)等建立合作机制,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输出中国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与标准。
四、面向全球治理,贡献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
当前,全球矿业正经历从“资源开发”向“生态治理”的深刻变革。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愿以开放姿态,与国际社会共享三大经验:
1.从“环境成本”到“生态资产”的转变
依托林业碳汇开发经验,我们正在探索矿山生态修复碳汇计量标准,推动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所产生的碳汇量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例如,在山西某矿区生态修复项目中,通过种植固碳林草品种,预计未来10年可形成超百万吨碳汇量,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收益。
2.从“单一治理”到“复合产业”的升级
结合“林草兴农”战略,我们引导矿山企业在修复土地上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产业。在湖南、江西等地,矿区复垦土地上种植的油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形成了“一亩山万元钱”的产业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3.从“行业责任”到“社会共治”的深化
通过搭建“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平台”,我们推动矿山生态效益纳入企业ESG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对绿色矿山项目给予专项授信支持。同时,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绿色矿山品牌建设等举措,提升企业生态溢价能力,让“绿色”成为矿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1.价值导向的转型路径:坚持生态价值优先,通过生态产品认证、碳汇交易等机制,将生态保护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实现从“环境成本”到“生态资产”的价值跃迁。
2.系统协同的治理模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矿山修复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3.共商共建的国际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技术输出、标准互认、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
五、携手绿色未来,书写生态治理的全球篇章
各位同仁,绿色矿山建设是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及其绿色矿山推进工作委员会,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国内外同行一道:
深化政策对话,推动建立全球绿色矿山标准协同机制;
加强技术共享,让中国生态修复技术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
培育生态文化,让“林草兴生态兴”的理念成为全球共识。
(一)以林草碳汇为纽带,打通生态产品价值链条
(二)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三)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矿区可持续发展
形成“山上绿帽子、山下钱袋子”的发展格局。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愿我们携手同行,在绿色转型的征程中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坚信,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绿色矿山建设的生动实践,将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模式;我们更期待,以生态系统思维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核心的中国方案,能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山碎光杂集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山碎光杂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