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战场算是暂时稳住了一个摇摇欲坠的桥头堡,但真正的决战,在于证据。这方面,我们那位陷入“热恋”的“科学怪人”和永远冷静的“暗夜行者”组合,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
周屿接到苏琪那通带着哭腔的电话后,几乎是秒速出现在了我们的临时据点。他甚至背来了一个看起来就很高科技的双肩包,打开一看,里面除了笔记本电脑,还有几个小巧的金属仪器,其中一个看起来像……便携式光谱仪?
“周教授,您这……出门常备这个?”苏琪瞪大了眼睛,暂时把悲愤抛到了脑后。
周屿推了推眼镜,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呃,有时野外采样会用到。”他迅速切换回学术模式,表情严肃得像在评审国家级课题,“蓖麻毒素,毒性强烈,主要抑制蛋白质合成,但本身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对热敏感,常规烹饪温度下会快速分解失活。”
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连接仪器,打开电脑调出数据库。“因此,通过常规烹饪过程,将足量毒素均匀混入菜品,并精准控制其在特定时间发作,难度极高,几乎不符合该毒素的理化特性。从毒理学角度分析,更倾向于……直接混入即食菜品、蘸料,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让当事人在店内直接摄入。”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背后窜起一股凉意。不是通过我们的锅?那意味着什么?
“我们有自己的菜品留样。”我立刻想起这个关键环节,幸好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好习惯,查封前最后一天的所有菜品都有小份备份,记录完整。我赶紧将记录本递给周屿。
周屿接过,扶了扶眼镜,目光如同精密扫描仪,快速比对发病食客的菜单、就餐时间与我们留样记录的时间戳。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仿佛在解一道极其复杂的多元方程。“发病时间……与摄入这些常规菜品后的理论代谢吸收峰值时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窗口。除非……”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毒素被包裹在某种特殊的缓释微胶囊载体中,人为延迟了释放时间。或者……更糟糕的是,投毒方式根本就不是通过我们的菜品,而是当事人自行携带摄入,只是在我们的店内‘发作’。”
“自行携带?”苏琪倒吸一口凉气,“那不就是碰瓷?!”
“目前只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合理推测。”周屿严谨地补充,“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比如,医院的详细毒物检测报告,如果能分析出毒素的具体形态、纯度、是否有载体成分,会非常有价值。”
就在我们被“科学怪人”的分析带入更深迷雾时,陈默那边的“暗夜”行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非官方”资源,终于,在一堆被删除、覆盖的监控数据碎片中,通过某种复杂的算法恢复引擎,拼凑出了一段极其关键、仅有十几秒的店铺外围监控录像。
画面模糊,角度刁钻,但足以看清:在事发当天上午,人流尚且稀疏的时候,一个戴着鸭舌帽和黑色口罩、穿着蓝色外卖平台制服的身影,提着一个标准的外卖保温箱,没有走正门,而是鬼鬼祟祟地绕到了我们后厨通往那条僻静小巷的垃圾清运口附近。他在那里徘徊、逗留了将近五分钟,期间有明显的弯腰、探手动作,似乎是在……操作什么?
“核实过了,”陈默的声音带着沙哑,但逻辑清晰,“该外卖平台官方记录显示,当天那个时间段,没有任何送往我们店的订单记录。这个人,是冒充的。”
“他是怎么把东西弄进去的?”苏琪急切地问,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模糊的身影,恨不得钻进去把他揪出来。
陈默没有回答,而是手指在平板上一划,调出了另一段更为模糊、来自街对面一家五金店老旧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画面。时间点几乎完全重合!画面显示,就在那个“外卖员”在清运口附近活动的同时,我们店里的甜品助手小美,正好拎着一小袋厨房垃圾,走到后门,打开了那个清运口,将垃圾丢了进去!整个过程不过二三十秒!
“小美?!”我的心猛地一沉。难道这个看似单纯、学习认真的姑娘,也是对方埋下的钉子?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不一定。”陈默冷静地否定了我的瞬间猜想,他放大两个画面的时间轴,“看,小美倒垃圾的时间窗口非常短。更像是……对方极其熟悉我们的内部流程和员工行为规律,精准地利用了这个小美每日例行的、且后门会短暂开启的时机。”他切换画面,用电子笔在屏幕上勾勒,“我推测,对方是在小美开启后门、注意力在丢弃垃圾的瞬间,利用某种特制的工具,比如加长的、带磁吸或机械爪的杆子,从门缝里,将那个装有毒素的小瓶,精准而迅速地‘投送’到了靠近门口的那个香料柜下方的阴影角落里。那个位置,处于监控死角,而且因为柜体遮挡和日常清扫习惯,很容易被忽略,是藏匿‘罪证’的理想地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小镇炊烟米其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小镇炊烟米其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