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非必要研究项目暂停,优先保障对前哨数据的分析和破译。”
“情报部门,加大对星空,特别是织女星方向的监测力度,同时监控全球范围内任何异常的能源波动或地质活动,寻找其他可能的前哨或‘编织者’的活动迹象。”
“防御部门,全面检查并升级岛屿的能量屏障和武器系统,尤其是对能量攻击和空间干扰的防御能力。”
“医疗部门,全力救治伤员,同时……加强对阿雅的监测,尝试任何可能的安全刺激,看前哨的毁灭是否会对她产生影响。”
一条条指令被迅速记录、传达。
锈锚岛这台庞大的机器,在经历了初期的震动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只是这一次,它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生存,而是面对一个来自星空的、深不可测的敌人。
黄凌最终被强制送往医疗中心接受全面治疗。
他的伤势比看起来更重,多处骨折,内脏轻微出血,能量核心严重透支,需要长时间的静养和能量疏导。
但他只在医疗舱里待了半天,就再次出现在了星火大厅旁特意为他设置的临时指挥室内。
他无法安心躺着。
前哨核心那冰冷的注视,那被解析、被模仿的恐惧感,如同梦魇,缠绕着他。
他必须做点什么。
杨萤带领的技术团队开始了不眠不休的攻坚。
前哨的数据结构极其复杂而怪异,其编码方式完全不同于人类已知的任何语言或程序逻辑。
它更像是一种基于高维数学和物理规则直接构建的“现实脚本”,每一段代码都对应着能量的一种特定流动或空间的一种细微扭曲。
破译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可以说举步维艰。
他们像是在试图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去理解相对论。
然而,转机出现在第三天。
一直处于深度沉睡状态的阿雅,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脑波活动突然出现了一次剧烈的、短暂的峰值。
与此同时,杨萤团队正在分析的一段关于前哨能量场“自洽性维持”的复杂数据流,其底层逻辑突然变得……可以理解了。
仿佛有一把无形的钥匙,短暂地插入了锁孔,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是阿雅!”
杨萤立刻意识到了关联。
“她在潜意识层面,依然与那个残存的盖亚网络,或者说与某种更深层的信息海洋连接着!”
“前哨的毁灭,可能扰动了她所连接的那个‘场’!”
她立刻调整了研究方向,不再仅仅依赖数学和逻辑分析,而是尝试将阿雅那极其微弱、难以捕捉的脑波信号,作为一种“参考系”或者“翻译器”,去理解那些冰冷的数据。
这是一个大胆的、前所未有的尝试。
效果是显着的。
虽然依旧艰难,但一些基础的能量操控原理、空间折叠的初级应用、甚至是对地脉能量某种特定频率的“提纯”技术,开始被逐步解析出来。
这些知识碎片零散而深奥,很多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复制,但它们提供了方向,提供了理解“编织者”力量体系的可能。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一个关于“能量标记与远程追踪”的数据片段里,破译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
“编织者”并非仅仅在K-7区建立了一个前哨。
根据这段数据中隐含的坐标信息推算,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还有另外三个能量特征相似、但规模可能更大的信号源存在!
它们如同四根钉子,深深地楔入了星球的外壳,构成了一个隐晦而庞大的监控与能量汲取网络。
而K-7区的前哨,可能只是其中功能相对单一、负责“研究”与“测试”的一个节点。
这个消息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一阵寒意。
他们拼尽全力,付出惨重代价摧毁的,可能只是敌人一个不太重要的“实验室”。
与此同时,外部的情报也开始汇集。
商会控制的几个大型浮空岛,近期能源输出出现了不正常的波动,似乎在秘密进行某种高能耗项目。
唤脉教派的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和激进,他们在多个中小型浮空岛散播“末日净化即将完成,神之织机已然启动”的言论,并开始有组织地袭击守望者联盟的边境哨站。
甚至有一些零星的、未经证实的报告称,在极地的永冻冰盖深处,以及某些人迹罕至的深渊海沟,观测到了类似前哨外部材料的黑色结构体露出迹象。
山雨欲来风满楼。
“编织者”的阴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笼罩整个烬土世界。
黄凌站在临时指挥室的观察窗前,望着窗外那片永恒的昏黄天空。
他的伤势在精心的治疗和自身强大的恢复力下,正在缓慢好转,但眉宇间的凝重却与日俱增。
杨萤推门走了进来,她的脸上带着连日奋战留下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我们破译了一段关于‘织网’协议的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末日烬土回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末日烬土回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