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政大论
本篇节选深入地探讨了五运之气与天地万物生长所需维持的 “平气” 之间的微妙关系。
五运之气,即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自然力量的流动和变化,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对自然界及人体的深远影响力。五运之气的平和状态是万物正常生长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当五运之气出现偏失,即某种力量过强或过弱时,就会导致 “平气” 的失衡,从而影响自然界和人体的健康。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其健康也依赖于体内阴阳之气的平衡。当阴阳失衡时,人体就会生病,表现为或虚或实的症状。
因此,治疗疾病时必须综合考虑天时、地利、人体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判断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黄帝问道:“宇宙广阔无边,五运循环不息。五运的衰败和盛荣不同,自然的伤损和增益也就随之发生。我想听听五运中的平气,是怎样命名的?怎样标志的?”
岐伯回答说:“您问得很高明啊!五运的平气,木称为 ‘敷和’,是散布温和之气,使万物得以萌发和生长,如同春风拂面,赋予大地生机;火称为 ‘升明’,是上升光明之气,带来温暖和活力,如同夏日的阳光,照亮世间万物;土称为 ‘备化’,是有着生化万物之气,滋养万物,如同肥沃的土地,孕育着无尽的生命;金称为 ‘审平’,是宁静平和之气,维持事物的稳定和收敛,如同秋日的清风,使万物得以成熟;水称为 ‘静顺’,是寂静和顺之气,保持世界的润泽和流畅,如同冬日的雪花,为大地带来滋润。”
黄帝进一步询问:“五运不及是怎样的?”
岐伯解释道:“五运不及,木称为 ‘委和’,是萎靡晦涩之气,导致生机不振,万物生长缓慢;火称为 ‘伏明’,是缺少光明之气,使世界显得阴沉,缺乏活力;土称为 ‘卑监’,是卑下无力之气,影响万物的生长和壮大,土地贫瘠;金称为 ‘从革’,是疲软无坚之气,削弱了事物的坚固性,秋风无力;水称为 ‘涸流’,是干涸无水之气,造成干旱和枯竭,水源枯竭,万物凋零。”
黄帝又问:“五运太过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五运太过,木称为 ‘发生’,是提早发育之气,使万物生长过快而失去平衡,如同春风吹得过于猛烈,导致树木生长过速而根基不稳;火称为 ‘赫曦’,是烈焰不安之气,带来过热和躁动,如同夏日炎炎,使人烦躁不安;土称为 ‘敦阜’,是过高过厚坚实之气,可能导致淤塞和不畅,如同土地过于肥沃而变得板结;金称为 ‘坚成’,是过于强硬刚直之气,使事物变得僵硬和脆弱,如同秋风过于强劲,吹落了未成熟的果实;水称为 ‘流行’,是溢满外流之气,造成泛滥和不稳定,如同冬季洪水泛滥,破坏了生态环境。”
黄帝接着询问:“西北的天气不足,北方寒而西方凉;东南的地气不满,南方热而东方温。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天气有阴阳之别,地势有高低之分,都有大小的差异。东南方属阳,阳气之精自上而下降,所以处于右边的南方热而左边的东方温,阳光充足,温暖宜人;西北方属阴,阴气之精自下而往上举,所以处于左边的北方寒而右边的西方凉,寒风凛冽,气候寒冷。因此,地势有高有低,气候有温有凉,地势高的气候寒凉,如同高山之巅,空气稀薄而寒冷;地势低的气候温热,如同平原地区,阳光充足而温暖。所以到寒凉的地方去多得胀病,因寒冷导致体内气血不畅;到东南温热的地方去多得疮疡,因湿热而引发皮肤病。胀病用下泄法通利则胀可消,通过泻下之法,使体内气血畅通;疮疡用发汗药则疮疡自可治愈,通过发汗,使体内的湿热之邪排出体外。这是人体腠理开闭的一般情况,无非是大小的区别罢了,因个人体质不同,病症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黄帝关心地问:“这对于人的寿天影响,怎么样?” 岐伯说:“阴精所奉的地方,其人长寿,因阴精充足,人体得到滋养;阳精下降的地方,其人多夭折,因阳精不足,人体缺乏活力。”
黄帝接着问:“这样的病,应怎样治理?”
岐伯说:“受西北的天气所伤,应散其外寒而凉其内热,通过散寒和清热的方法,调理体内阴阳;受东南方天气所伤,应收敛其外泄的阳气而温其内寒,通过收敛阳气和温补体内寒邪,使身体恢复平衡。这就是所谓 ‘同病异治’,即同样的病症而治法不同。所以说:气候寒凉的地方,病多因内热引起,可用寒凉药治之,并用汤液侵渍,通过寒凉药物和汤液的滋润,清除体内热邪;气候温湿的地方,病多因内寒引起,可治以温热的方法,以增强固守内部的阳气,通过温热药物和调理方法,温补体内寒邪。但诊治之法必须与该地的气候相一致,才能使之平和,但假热假寒之症,必须认真辨别,用相反的方法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