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能够装多少水,并非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同样地,一个人能够活多久,也并非由身体最强壮的那一部分所决定,而是取决于身体最为薄弱的那一部分。
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已经在一家大型医院里度过了三个多月的漫长时光。当我接到邀请去探望他时,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
起初,他只是在进食时偶尔会咬到自己的舌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症状逐渐加剧,进而演变成双臂无法举过头顶。经过医院的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当我终于见到这位老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心生怜悯。他被疾病折磨得面容憔悴、身形消瘦,仿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他的眼睑低垂着,整个人显得异常疲惫和无力,只能软绵绵地坐在病床上。
与我交谈时,他的声音微弱得几乎难以听清,每说一句话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努力凑近他,想要听清他的话语,但仍然只能捕捉到一些模糊的音节。
在这艰难的交流过程中,他的爱人默默地站在一旁,满脸忧虑地看着他。她轻轻地将一叠厚厚的体检报告递给我,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韩老师,您看看吧。他的心脏状况非常好,医生说以他这样的心脏,再活 50 年都不成问题;还有他的血压,也一直都很正常……” 我仔细地端详着这份体检报告,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指标都被我反复审视。没错,这个人的许多身体指标都相当出色,甚至连很多年轻人都难以企及。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决定一个人身体是否真正健康的,往往并非那些看似良好的指标,而是其中最为糟糕的那一项。
我轻轻合上报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她的身体状况,我决定亲自为她把一下脉。当我的手指触碰到她的手腕时,一股微弱而紊乱的脉象立刻传递到我的指尖。
我眉头微皱,暗自叹息,很明显,她的脾胃已经严重虚损,而胸中的大气也开始下陷。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的源头,一旦受损,气血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气血失衡,就如同木桶中的几块木板,有的长,有的短,无法保持一致的高度。
而当体内的气血出现这种不平衡时,水便会从最短的那块木板处泄漏出去。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一旦某个关键部位出现问题,其他方面的健康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五、如何养护气血?从日常细节入手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养气血呢?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饮食、运动、作息、情绪、中医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养护:
1. 饮食调养:补气血的“食补智慧”
多吃“红色与黑色”食物:红枣、枸杞、桂圆、红糖、黑豆、黑米、黑芝麻等,传统中医认为“红色入心,黑色入肾”,心主血,肾藏精,二者均为气血之源。
健脾养胃是关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多吃山药、茯苓、小米、南瓜等健脾食物,避免寒凉、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推荐食疗方:
五红汤:红枣、红豆、红皮花生、枸杞、红糖煮汤,适合女性补血。
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补血,适合体寒、气血不足者。
2. 运动养生:动静结合,气血畅行
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动作柔和,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要量力而行,大汗淋漓反而耗气伤血。
3. 作息规律:睡好“子午觉”
子时(23:00-1:00)入睡:此时胆经当令,肝胆互为表里,肝藏血,熬夜伤肝血。
午时(11:00-13:00)小憩:心经当令,午睡可养心安神,补充气血。
4. 情绪调节:少生气,多欢笑
怒伤肝,思伤脾:过度的情绪波动会耗损气血。保持心态平和,培养兴趣爱好,如听音乐、读书、旅游等。
“喜能生血”:多与亲友交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5. 中医调理:外治法助力
艾灸:常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温通经络,补益气血。
穴位按摩:按揉血海、三阴交、合谷等穴,每天5-10分钟,促进气血循环。
中药调理:根据体质,可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服用黄芪、党参、当归、熟地等补气养血药材。
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有任何疑问或想进一步了身体健康问题,加韩老师hancg微信随时告诉我,咱们继续聊!
六、气血养护的“误区”与“重点”
误区一:只补血不补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辅相成。补血同时需兼顾补气,如黄芪配当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