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印堂这一区域,是人体几个重要经络的汇集之处。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这两条经络都要经过印堂。此外,任脉也会从印堂正中穿过。我们都知道,膀胱经主宰着人体一身的阳气,任脉则主管着人体一身的阴气,而胃经则多气多血。而且,前额还直接对应着人的足阳明经。
由此可见,不仅是印堂,甚至包括人的整个前额,都是人体气血状况的一个外在标志。当一个人的气血充足、运行顺畅时,印堂就会呈现出饱满、明亮的状态;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印堂就可能会发暗。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将病,下医治已病。这是中医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能够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中等水平的医生则能够在疾病初起之时及时发现并治疗,而水平稍逊一筹的医生则只能在疾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才进行诊治。
我作为一名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所面对的患者,实际上大多都已经处于“已病”的状态。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疾病是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养生方法来避免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不禁思考:与其一个一个地治疗这些病人,为何不教会他们如何预防疾病,从而避免生病呢?
于是,在我从医的几十年里,有一个阶段我毅然决然地暂时离开了我心爱的诊室。我遵循着《黄帝内经》中的教导:“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医道不仅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还要掌握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长久的健康。
我的目的就是要苦苦探寻一条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大医”之路。我希望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解除已经发生的病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人们如何从一开始就保持气血通畅,避免受到伤害。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难,但收获也是极其丰富的。如果有人问我在生活中有什么最大的心得,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首先,你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印堂拧住了!无论遇到怎样的事情,都要保持一颗豁达的心,让我们的眉头舒展开来,以眉清目朗的状态去勇敢面对吧!”
那么,人体的疼痛、肥胖以及各种疾病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中医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十病九淤”,这一观点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无数的中医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许多疾病都与身体内存在的淤积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便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邓铁涛先生拥有八十年的丰富经验,他认为人体疼痛、肥胖以及各种疾病的根源就在于“瘀堵”这两个字。这些淤积物,就如同空中漂浮的小块云彩一般,它们在人体的体液中不断流动,逐渐吸附上各种垃圾和杂质,同时,在某个适宜停留的地方静止下来。不断有同类加入其中,逐渐汇聚成一个庞大的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团体会发生沉淀和固化。通常情况下,这些处于流动状态的物质都需要找到一个附着物来挂靠,而关节的缝隙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首选。因为关节的缝隙相对较为狭窄,且周围有骨骼等结构作为支撑,能够为这些物质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附着环境。
然而,当骨头关节的缝隙被这种凝固的固体物质填满之后,就会引发骨质增生或者关节强直等问题。这是由于原本应该在关节内自由流动的物质被固定住,导致关节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此外,如果这些淤积的物质没有完全固化,而是呈现出一种黏稠的状态,那么它们同样会给局部带来疼痛的感觉。这种黏稠的淤积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的产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瘀堵”呢?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需要明确“瘀”和“堵”各自的含义。这里先以血脉为例来谈谈血瘀的情况。人体的血管主要分为三类: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以及微血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重要通道,它们相互交织成一张细密的丝网,遍布全身。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数量众多、管壁薄、管径小、血流速度慢且通透性大,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毛细血管在身体里的分布情况:它们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络,覆盖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人体与其说是“血肉相连”,不如说是“血丝相连”更为贴切。
毛细血管非常纤细,其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左右。正是由于它们如此之细,所以很容易被血液中的垃圾所堵塞。当这些垃圾填满了毛细血管,就会导致物质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