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位是王振王公公,以后就由他陪您读书、解闷。”宫女走到太子身边,轻声介绍道,说话时还轻轻拍了拍太子的肩膀,示意他行礼。
王振连忙站起身,快步走到太子面前,双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叩拜礼:“奴才王振,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他声音恭敬,头埋得很低,不敢直视太子的眼睛。
朱祁镇歪着头看他,小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回忆什么。片刻后,他突然眼睛一亮,语气带着几分雀跃:“你就是范公公说的那个会讲故事的先生?”
王振心中一喜,连忙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回殿下,奴才确实知道几个有趣的故事,若是殿下想听,奴才随时都能讲。”
“那快讲给我听!”朱祁镇一下子来了精神,睡意全无。他拉着王振的衣袖,跑到榻边坐下,然后拍拍身边的位置,脆生生地说:“先生坐这儿讲,离近点听得清楚。”
王振心中微动,太子虽年幼,却毫无架子,这般亲近的态度,正是他想要的。他谨慎地在榻边坐下,半个身子悬在外面,保持着恭敬的姿态:“殿下想听什么故事?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典故?”
朱祁镇歪着脑袋想了想,小手一挥:“我想听打仗的故事!要那种很厉害、打胜仗的故事!”他平日里听宫女讲的多是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之类的神话,早就听腻了,此刻满脑子都是英雄好汉的模样。
王振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放缓,带着几分抑扬顿挫:“那奴才就给殿下讲一个霍去病大战匈奴的故事。霍去病将军年少有为,十八岁的时候就跟着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
他刻意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讲到霍去病率领八百轻骑,趁着夜色深入大漠,绕过匈奴主力时,故意压低声音,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讲到汉军与匈奴骑兵短兵相接,霍去病手持长枪,冲锋陷阵时,又提高声音,语气激昂。朱祁镇听得入了迷,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紧紧盯着王振,连呼吸都放轻了。当听到汉军大获全胜,俘虏匈奴王子时,小太子再也忍不住,兴奋地拍着小手叫好:“好!打得好!霍去病将军真厉害!”
“后来呢?后来霍去病将军还打了胜仗吗?”故事讲完,朱祁镇意犹未尽,拉着王振的衣袖追问,眼中满是期待。
王振笑道:“殿下别急,霍去病将军后来还打了很多胜仗,封狼居胥,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英雄。不过今日天色不早了,该读书了,若是殿下还想听,明日奴才再接着讲。”
他说着,从布包里取出一本《三字经》,书页已经被精心装订过,边角处还包了一层牛皮纸,防止磨损。他没有直接翻开讲解,而是看着朱祁镇,轻声问道:“殿下可知,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
朱祁镇摇摇头,小脸上满是疑惑:“先生,什么是‘性本善’呀?”
“‘性本善’就是说,每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心性都是善良的,就像一张白纸,干净无瑕。”王振用浅显的比喻解释着深奥的道理,他怕太子听不懂,还特意伸手比划了一下,“后来之所以会有好人坏人,是因为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了不好的东西,就像在白纸上画了脏东西;而有些人一直学好事,白纸就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他一边说,一边时不时穿插几个小故事,比如曾子杀猪守信、季布一诺千金,将枯燥的经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朱祁镇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会提出自己的疑问,王振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一个时辰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宫女进来提醒太子该用晚膳了。朱祁镇却依依不舍,拉着王振的手不肯放:“王先生,你明天还来吗?”这一声“先生”,没有了“公公”的疏离,多了几分亲近,让王振心头一热。
“只要殿下愿意,奴才天天都来。”王振温和地说道,他轻轻拍了拍太子的手,示意他放心。
从东宫出来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王振没有直接回司礼监,而是转身朝着内府库的方向走去。内府库掌管宫中的各类器物,小到笔墨纸砚,大到金银珠宝,应有尽有,而掌管内府库的太监毛贵,是他在内书堂时的同窗,两人关系素来交好。
“王振,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儿?莫不是东宫的差事不好做?”毛贵正坐在库房里清点账目,见王振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算盘,起身迎了上来。他穿着一身灰色的太监袍,脸上带着几分精明,说话时还不忘给王振递上一杯茶。
“毛兄说笑了,东宫的差事好得很。”王振接过茶盏,喝了一口,然后从袖中取出一张清单,递了过去,“我今日来,是想麻烦毛兄帮我找几样东西。”
毛贵接过清单一看,上面写着:七巧板一副,要求木料上乘,打磨光滑,颜色需用红、黄、蓝、绿、黑、白、紫七种纯色;九连环一个,需用黄铜打造,环身要刻上简单的花纹;鲁班锁若干,大小适中,便于孩童拿捏;还有各色彩纸和上等的狼毫画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太监秘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