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谢谢@朱标 懿文太子,谢谢@朱厚照 正德。”
朱标:“一家人客气啥。”
朱厚照:“小意思。”
朱厚熜:“堂兄,你咋不给大伙儿发呢,我们也要。”
朱厚照:“堂弟,你孙子万历钱多着呢,找他去。”
秦良玉:“好了,咱们继续听故事吧。”
朱高炽:“后来我爸即位,把北平定为北京,还让我守着。我早年大多时间都在研究儒学,跟着我爸选的学者学东西。这里面有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他们,都跟我处成了朋友,我登基后他们都当上了大官。”
朱高炽:“1404年,永乐二年,我爸在朝廷讨论立太子的事。当时一群跟着我爸打仗的武将,揣着投机心思,瞅着靖难时二弟朱高煦战功多,我爸又疼他,要是二弟当了太子,他们军事勋贵集团能捞更多好处。
所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这帮靖难将领,都上书要立二哥当太子。被这帮武将一哄,我爸立我当太子的心思就有点动摇了。”
朱元璋:“这剧情?听着耳熟?”
朱由校:“太祖爷,这不就跟您当初在建文和燕王之间选继承人似的嘛,嘿嘿。”
朱厚照:“一边是文臣力挺的稳重型选手,一边是武将偏爱的战狼型战神,这选择题跟当年太祖爷您面临的一模一样!我赌一包瓜子,最后还是洪熙赢!”
朱厚熜:“堂兄能不能别老赌,显得多没品。不过这局面确实悬,成祖爷要是偏心点,咱这群就得改叫‘汉王奇葩群’了。”
秦良玉:“嘉靖皇上说笑了。储君关乎国本,哪能只看军功?太子仁厚,又有文臣辅佐,治理天下终究得靠这份稳重。那些武将啊,怕是只想着自己的军功簿能再厚点。”
杨士奇:“秦将军说到点子上了。当时我们就跟皇上说,打仗靠汉王,治国还得靠太子。您想啊,天下刚安定,百姓盼的是好好过日子,不是天天看谁打仗厉害。”
杨荣:“丘福他们天天在皇上跟前念叨二皇子功高,我们就跟皇上摆数据——太子在北平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粮税收了多少,流民安顿了多少,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杨溥:“最绝的是解缙,他跟皇上说‘好圣孙’,一句话就把皇上说动了。毕竟皇太孙那会儿就显能耐了,谁不盼着隔代也出明君?”
朱瞻基:“那是,我爸能坐稳太子位,一半功劳得算我的,嘿嘿。”
朱祁镇:“‘好圣孙’这招绝了!跟我后来立太子似的,得看长远嘛!不过话说回来,朱高煦你当时是不是觉得稳了?结果被‘圣孙牌’截胡了吧。”
朱高煦:“呸!什么截胡?我那是让着我哥!再说后来我不也……”
朱祁钰:“@朱祁镇 哥,别替他圆了,他那时候天天找机会给爷爷使绊子,跟没断奶的小孩似的。”
朱棣:“高煦!你再敢提当年的事,我让你去守皇陵看风水!”
仁孝皇后徐氏:“好了,当家的别上火。当时我也劝过,高炽是长子,又得民心,立他为太子,底下人才能服。你总不能让天下人说你凭喜好定储君吧!”
徐达:“闺女说得对!打仗我在行,选储君还得看谁能坐稳江山。丘福那伙人,就是打仗打上头了,以为天下靠刀枪能治。”
朱由校:“哎,这就跟我做木工似的,凿子再锋利,也得有个稳当的架子撑着,不然做出来的东西也是歪的。洪熙就是那个稳架子!”
朱由检:“皇兄这比喻贴切。成祖爷最后肯定拎得清,不然哪有后来的‘仁宣之治’?要是换了汉王,指不定天天琢磨着打谁呢!”
解缙:“嘿嘿,还是我那句话管用吧?当时皇上听完好圣孙,当场就拍板,说这么定了。那些武将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别提多好笑了。”
朱元璋:“总算没选错。要是选了朱高煦,这朱家江山,指不定被他折腾成啥样。立储君,就得选能扛事的,不是能惹事的!”
朱高炽:“其实当时我也挺紧张的,毕竟二哥军功摆在那儿。还好有各位大臣帮忙说话,还有爸爸最后拍板英明。”
朱厚照:“所以最后还是洪熙赢了!我就说嘛,稳重型选手才是职场最终赢家!来,为好圣孙干杯!(干杯表情包)”
朱高炽:“好了,今天就到这儿,辛苦@秦良玉 将军了。”
秦良玉:“太子殿下客气了。”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头啷个样,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哟!”
朱翊钧:(微信红包: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