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哪有什么绩效奖,能让百姓安生、爸爸放心,就是最好的奖励了。”
朱瞻基:“我那会儿还小,就记得每次爸爸批奏折,我都在旁边磨墨,看他把‘民’字写得特别重——后来我才明白,这才是治国的根本。”
朱瞻基:“1413年,永乐十一年二月,爷爷第二次去北京巡幸。命爸爸监国,我跟着去了,又让兵部尚书金忠、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辅助爸爸监国。”
朱高炽:“1414年,永乐十二年三月到六月,我爸爸第二次亲征蒙古。九月,爸爸回到南京。我这次监国时间长达一年零九个月。”
朱厚照:“一年九个月?太子爷这监国时长都能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吧?感觉比我当皇帝都专注。”
朱厚熜:“堂兄你少贫嘴,这叫经验值叠加。第一次监国是新手村任务,第二次就是进阶副本了,难度肯定不一样。”
朱高炽:“第二次监国时,北边战事吃紧,粮草调度更频繁,还得应付朝堂上各种小动作——某些人就盼着我出点岔子。”
朱高煦:“大哥含沙射影说谁呢?我在前线打仗呢!哪有空管你监国的破事。”
杨士奇:“汉王这话说的,您留在京城的人可没闲着。当时总有人散布‘太子苛待军属’的谣言,还好我们提前备好了军属优抚名册,当众一亮,谣言不攻自破。”
杨荣:“还有更绝的,有官员想借着战事虚报军费,太子爷让杨溥大人带着人一笔一笔核账,连买了多少支箭、多少斤火药都算得清清楚楚,愣是把虚报的银子全抠了出来——那场面,跟审贼似的。”
杨溥:“太子爷说了,前线将士在流血,后方一分一毫都不能乱花。我那会儿天天抱着账本啃,比啃牢里的冷馒头还费劲。”
朱祁镇:“抠银子!太子爷这是把算盘打到军费上了?不过该省就得省,总比我当年打仗钱不够强。”
朱祁钰:“哥你还好意思说,你那是准备不足。人家太子爷这是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才叫会过日子的皇帝。”
秦良玉:“景泰皇上说得是。监国不仅要稳,还得精,尤其是战事期间,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前线胜负。太子爷这两下子,比只会喊‘冲锋’的靠谱多了。”
徐达:“这才叫运筹帷幄!当年我带兵打仗,就怕后方粮草跟不上,要是每个监国的都跟高炽似的,我打起来也踏实啊。”
戚继光:“就跟守城时算准了敌军粮草一样,太子爷把军需算得明明白白,让永乐皇上在前线没了后顾之忧,这才是最大功劳。”
海瑞:“居其位,谋其政。太子爷两次监国,一以贯之,皆以民为本、以军为要,实为楷模。反观后世,多少人坐拥其位,却荒于其政。”
朱厚照:“海大人又开始了……不过话说回来,太子爷监国这么久,就没给自己放个假?比如跟我似的,找个借口出去打猎。”
朱高炽:“哪敢放假啊,有回实在累得撑不住,趴在奏折上睡着了,被我母后看见了,心疼得给我盖了件披风,还说就算是铁打的,也得歇歇啊。”
仁孝皇后徐氏:“可不是嘛,看着他眼圈黑得跟熊猫似的,我这当妈的能不心疼?但他醒了就说,妈,没事,还有几份急件没批。真是犟得像头驴。”
朱棣:“犟得好!当储君的,就得有这股犟劲。要是跟高煦似的,一点事就急吼吼的,能撑下来两次监国?”
朱高煦:“爸!您怎么又扯上我了!我那是勇猛,不是急躁!”
朱瞻基:“爷爷回来后,拿着监国期间的账本看了半天,说了句我儿长大了。那表情,比打了胜仗还高兴。”
朱厚熜:“看来这进阶副本通关了?那下次是不是该解锁‘终极监国’了?”
朱高炽:“想知道?那好,麻烦@秦良玉 将军了!”
秦良玉:“明白。”
“啪!”
秦良玉:“预知后头啷个样儿,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嘛。”
朱厚照:“我建议,别让秦将军说了,她可是咱们大明一朵花,哪能让她这么累啊,咱们换着说不就完了?”
朱厚熜:“堂兄,结束了,明天……作者忙,下一章继续呗。”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