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唯独就是我不在。”
朱高煦:“谁叫你放火自焚啊。”
朱棣:“准确来说,允炆侄儿到底去哪儿了都不知道,这也不能怪我嘛。”
秦良玉:“咱们继续听吧。”
朱高炽:“从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我爸爸在榆木川驾崩期间,前面监国七个月,后面两次四个月。”
朱厚照:“这监国跟打卡上班似的,刚到北京还没焐热椅子,又得上岗了?太子爷这出勤率,比我上朝都高!”
朱厚熜:“堂兄你少贫,这叫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成祖爷晚年总亲征,太子爷监国就是‘战时总理’,国家机器离了他转不动。”
朱高煦:“什么总理?我看就是个看家的!有本事跟我一样跟着爸爸去前线砍蒙古人啊,天天在后方磨墨,算什么本事?”
徐达:“汉王你这话又糙了!当年我在前线打仗,最盼的就是后方有个能看家的。要是后方乱成一锅粥,前线将士能安心拼杀?高炽这是在后方给你搭戏台呢,你还嫌戏台不够大?”
杨士奇:“1422年那次监国,蒙古部落蠢蠢欲动,太子爷一边调兵增援边防,一边安抚京城百姓,还下旨‘凡出征将士家属,每月多给两石米’,将士们在前线听说了,打仗都更有劲了。”
杨荣:“我跟着皇上在榆木川时候,最后那几个月,军粮快见底了,全靠太子爷从北京调粮过来,那调度速度,比驿站的快马还及时。皇上当时就说‘高炽办事,朕放心’”
杨溥:“最险的是1424年那次,有官员想趁皇上不在,撺掇着加征赋税,太子爷直接把奏折摔了,说百姓刚缓过劲来,谁敢加税,先摘了他的乌纱帽——那股子硬气,跟太祖爷似的!”
朱祁镇:“真摔奏折啊!太子爷这是被逼急了?不过该硬气就得硬气,不然真被那些官员忽悠了!”
朱祁钰:“哥你总算说句像样的。太子爷这是外柔内刚,平时看着温和,真遇到事比谁都果断。换作是你,怕是又被大臣们绕进去了。”
秦良玉:“景泰皇上说得是。监国到这份上,早就不是简单处理政务了,得有定海神针的本事。太子爷这几次监国,每次都能稳住大局,比城墙还靠谱。”
戚继光:“这就跟守城似的,敌人越是猛攻,守城的越得沉住气。太子爷就是那最稳的城门校尉,任你外面风风雨雨,城门始终牢牢关着。”
海瑞:“危难之际见真章。太子爷数次监国,于乱世中守常道,于纷扰中定民心,此乃真君王气度。后世当效之。”
朱由检:“那是不是到登基了?”
朱高炽:“没错,不过,麻烦@秦良玉 将军。”
秦良玉:“不麻烦。”
朱元璋:“我同意让秦将军休息一下,大家换着来,谁先来?”
朱厚照:“我来!”
朱高煦:“我,一定是我!”
朱厚照:“汉王你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这儿是帝王群,你只是藩王,帝王优先!”
秦良玉:“我之前用方言,你们也用方言,这样有特色。”
朱高煦:“让正德来吧。”
朱棣:“这可不像你啊,怂了?”
朱高煦:“爸爸,我不是怂,而是谦让,何况我是藩王。”
朱瞻基:“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啪!”
朱厚照:“For more details, please stay tuned for the next chapter”欲知更多详情,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