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哥你还好意思提于谦?人家太子爷是自己布局,你那是全靠别人兜底。不过调马队回京这招确实高,等于给京城装了‘防盗门’加‘报警器’”
秦良玉:“景泰皇上这话在理。京师安全是根本,太子爷一边办丧礼,一边抓防务,两手都硬,这才叫临危不乱。换作是我带兵,也得佩服这调度本事。”
戚继光:“这就跟守城时调预备队似的,敌明我暗,先把精锐攥在手里,任他来多少人都不怕。太子爷这是把兵法用到治国上了,高!”
海瑞:“临大事有静气,处变不惊,此乃君王本色。太子爷在仓促间定国策、固防务、安人心,条条切中要害,实在是社稷之福。”
朱瞻基:“我那会儿迎丧路上,天天收到爸的信,说‘稳住,等我消息’。后来才知道,爸他背地里安排了这么多事,真佩服我爸。”
马秀英:“这孩子就是心思细,当年在南京监国,就知道凡事留一手。现在看来,没白受那些累。”
朱元璋:“嗯,像个当皇帝的样子。不慌不忙,该出手时就出手,比某些毛毛躁躁的强。”
朱高炽:“八月十五日,我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定次年为洪熙元年。
命英国公张辅掌管中军都督府,阳武侯薛禄(lù,同“路”音)掌管左军都督府,安远侯柳升掌管右军都督。
立即恢复了前户部尚书夏原吉的职位。即位之初,我赐给蹇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刻着‘绳愆(qiān,同“千”音)纠缪’的银图书,说‘军国大事责任重,得靠你们同心辅佐。凡是政事有缺失,或者群臣提了意见我没听,或者你们提了意见我没听,都用这印密奏给我……君臣之间坦诚相待,或许就能让朝廷没错事、百姓不失所,我和你们也都不辜负祖宗的托付’。”
朱高炽:“我刚即位就命杨士奇草拟诏书,主要内容是‘下西洋的宝船、去云南取宝石、去交趾采金珠、去撒马儿等处买马,还有各种采办、烧铸进供的事,全都停了’。”
朱厚照:“哟呵!刚登基就搞‘政策大砍一刀’?洪熙爷这是给国家减负啊!下西洋、采宝石这些,听着就费钱,停了好,省下来的钱够我建十个豹房了!”
朱厚熜:“堂兄你就知道豹房。这叫止损,成祖爷当年折腾太狠,国库都快见底了,洪熙爷这是给大明‘回血’,比我炼丹补元气靠谱多了。”
朱棣:“朱高炽你小子!我下西洋是扬我国威,采宝石是充实内库,你说停就停?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爸!”
朱高炽:“爸,不是儿子不孝,实在是国库扛不住。下西洋一趟花的钱,够给边防将士发三年军饷,再这么折腾,老百姓该骂娘了——您不想咱朱家背上败家子的名声吧?”
徐达:“高炽说得在理!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当年我跟大哥打完仗,第一件事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不然谁跟咱干?”
杨士奇:“洪熙皇上这道诏书写得那叫一个痛快!当时朝堂上多少人敢怒不敢言,就盼着有人能叫停这些劳民伤财的事。诏书一下,官员们跟过年似的,说这下能睡个安稳觉了。”
杨荣:“我当时在旁边看着,夏原吉读完诏书,激动得手抖,说‘终于能给百姓喘口气了’——老爷子当年就是因为劝先帝别北征被关的,这下可算熬出头了。”
朱祁镇:“扬我国威?爷爷这是把‘面子工程’全砍了,专搞‘里子建设’啊!比我当年一门心思亲征实在多了。”
朱祁钰:“哥你总算明白点了。停掉这些项目,等于给国家降压,不然财政崩了,啥威也扬不起来。
不过成祖爷也别气,爷爷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反向操作——先别栽那么多了,让树歇歇吧。”
秦良玉:“景泰皇上这比喻形象。刚登基就敢动这么大的刀子,可见洪熙皇上是真心为百姓着想。这些项目看着风光,底下百姓的苦谁知道?停了确实该。”
戚继光:“这就跟打仗时调整战术似的,明知强攻损兵折将,就得改防守反击。洪熙皇上这是把国家从扩张模式调成休养模式,高瞻远瞩!”
海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洪熙皇上停罢劳役,与民休息,这是尧舜才有的举动。相比那些好大喜功的,更显君王仁心。”
朱由校:“这就跟我做家具似的,料子不够了就得省着用,先把架子搭稳了再说。洪熙爷这是给大明这张桌子加固呢。”
朱由检:“皇兄说得对。节流才能开源,要是像成祖爷那样只出不进,再多家底也得败光。洪熙爷这步棋,是救急的关键。”
朱高煦:“算你有点能耐。不过停了下西洋,以后谁给我弄西域的好马?”
朱厚照:“汉王你缺马?回头我把豹房里的好马分你几匹,保证比西域的能跑!”
朱棣:“你们……你们一个个就知道帮他!我的宏图伟业啊……”
仁孝皇后徐氏:“老头子别气了,高炽做得对。你当年打天下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现在他让百姓歇歇,不也是一个道理?”
马秀英:“儿媳说得是。重八当年也说过,百姓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高炽这是把水蓄起来,船才能行得稳。”
朱元璋:“嗯,秀英妹子说的不错,高炽这一举措可以。”
朱厚照:“后来……得,是不是到点了?”
朱高炽:“你猜对了,麻烦@秦良玉 将军了。”
秦良玉:“洪熙皇上,不麻烦。”
“啪!”
朱厚熜:“欲知详情,就且听下回分解!您呐,就擎好吧!”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