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宣德皇上在军事上的眼光真厉害,把汉王的每一步都算准了。要是我能早生几十年,肯定跟着皇上好好打几仗。”
徐达:“秦将军这气势,巾帼不让须眉,有我当年风范。不过瞻基确实厉害,这排兵布阵,不比我们这些老将差。”
海瑞:“宣德皇上这一举动,既显示了皇家威严,又维护了国法,真是我大明福气,百姓福气。”
朱瞻基:“其实我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毕竟都是一家人。但二叔他太过分,我也没办法,只能跟他兵戎相见。”
朱棣:“孙儿做得对,对待这种叛逆的人,不能心软。想当年我靖难也是被逼无奈,可不像他,就是贪心不足。”
朱高煦:“爸,您别骂我了,我知道错了还不行吗?”
秦良玉:“宣德皇上,快接着说。”
朱瞻基:“我就命令平叛大军把乐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没急着进攻。还让人往城里射箭书,告诉那些跟着二叔造反的人,跟着他没好处,早点回头才是正道。
结果城里好多人都想把二叔抓了献给我。二叔没办法,就偷偷派人来跟我说,求我饶了他,还说第二天早上就出城投降,我就答应了。”
朱高煦:“当夜我就把积攒的兵器还有那些谋反的文书啥的,全给烧了,城里一晚上都火光冲天。
我准备出城时候,我的部下王斌他们还拦着我,说宁可跟他们拼了战死,也不能束手就擒,太丢人了。”
朱高煦:“我就说这城太小,根本打不过。”
朱瞻基:“后来二叔出了城,大臣们都纷纷上奏,让我用重刑收拾我二叔。我没听他们的,还把大臣们弹劾二叔的奏折拿给二叔看。”
朱高煦:“我当时慌了,赶紧喊,臣罪该万死,是杀是留全听陛下的。”
朱瞻基:“然后我让二叔写封信,把他那些儿子都叫回京城。就只办带头谋反的那几个人,其他城里被胁迫的人都放了。还把王斌他们抓起来关到锦衣卫的大牢里。
后来又让薛禄他们去乐安安抚百姓,把乐安州改成武定州。”
朱厚照:“哈哈,汉王还玩深夜毁证据戏码呢?最后还不是乖乖出城投降。早知道这样,折腾个啥呀(抠鼻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不懂,这叫垂死挣扎。汉王烧兵器毁文书,就跟我炼丹失败砸丹炉似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而已。不过宣德爷没下狠手,够意思了。”
朱高煦:“这城是真小啊!王斌他们懂啥,硬拼就是去送死……”
杨荣:“汉王您就别找借口。皇上围而不攻,还射箭书劝您投降,这已经给您留足面子。换个人,早架炮轰城,就您那点兵器,够干啥的?”
杨士奇:“要说最绝的还是皇上把弹劾奏折给汉王看,就像老师拿着错题本给学生看一样,既让他知道错哪儿,又没当众让他下不来台。这招恩威并施,比先帝成祖爷直接抄家温柔多。”
朱祁镇:“汉王这声罪万死喊得够响,比我当年写罪己诏诚恳多了。不过爸爸够意思,没真杀他。”
朱祁钰:“哥你别老提你的罪己诏。爸爸这是抓大放小,只办首恶,放过被胁迫的,既平了叛乱,又安抚民心,比你当年强多了。”
秦良玉:“围而不攻显示了仁德,严惩首恶又有了威严,把乐安改成武定更是釜底抽薪,宣德皇上把这招刚柔并济玩到极致。”
徐达:“这就跟我当年围苏州一样,先困住,然后劝降,不降就打。瞻基这招算是围点打援的变种,比我当年还留余地,毕竟是自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嘛。”
海瑞:“君王的仁德,不是一味地姑息,而是要有个度。宣德皇上赦免被胁迫的,惩罚首恶,改地名来警示后人,这可是治国的好办法,比那些睚眦必报的君主强多了。”
朱瞻基:“我当时就想,杀了他容易,可天下人该说我容不下二叔。改成武定州,就是想让那儿的人记住,别跟着犯糊涂。至于王斌他们,那就是自作自受。”
朱棣:“算好皇孙你处理得还行,没让朱家丢脸。高煦,你能捡条命,全靠你侄子心善。”
朱厚照:“额……算了,我问了又要说那句。”
朱瞻基:“没错,时间到,明天继续聊,有劳@秦良玉 将军了。”
秦良玉:“宣德皇上,那明天记得讲讲怎么处理汉王哈。”
朱高煦:“秦良玉,你礼貌吗?”
朱元璋:“你是不是复读机啊,老说这话。”
秦良玉:“汉王,我咋不礼貌啦?要是不服,咱俩比划比划?”
于谦:“汉王,我可提醒你,你要真跟秦将军干一架,你得想想后果。”
朱高煦:“啥后果?”
朱厚照:“哈哈,你要是被秦将军这位女子打败,那你可就成笑话了。”
朱高煦:“算了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聊完拉倒。”
朱厚照:“对了,于谦咋知道这么多细节?”
朱瞻基:“因为我出征打二叔时候,一起带着他去的。”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啷个样,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哈。”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