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正月十六,爸爸驾崩,享年三十七,葬在裕陵,庙号英宗。
爸爸前后两次在位,共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
少年时不懂愁滋味,凭着热血肆意北征,后来从皇位跌落的彷徨、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后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能说不复杂。”
朱厚照:“三十七就没了?这人生跟坐过山车似的,起起落落比我南巡还刺激!七年太子、两次当皇帝、八年幽禁——拍部连续剧都够了。”
朱厚熜:“复杂归复杂,说到底还是年轻时太冲动。要是当年不亲征,哪有后来这么多波折?不过最后八年能勤政,也算没白活。”
徐达:“一辈子折腾够了。少年热血有啥用?得有脑子!当年我跟大哥打仗,哪回不是三思而后行?他这人生,一半好牌被自己打烂。”
秦良玉:“幽禁八年还能重新振作,也算有韧性。就是杀于谦那事太扎心,不然庙号‘英’字也能更响亮点。”
朱祁镇:“最后几年总想着弥补,可好多事都来不及……还好见深后来替我给于谦平了反,也算没留全遗憾。”
杨士奇:“两次在位,性情大变。第一次是被王振忽悠的愣头青,第二次倒沉稳了些,可惜身子骨不争气。”
海瑞:“人生复杂,功过难评。亲征的失误、杀于谦的过错,还有复辟后的勤政,都写在史册里。后世自有公论——但求无愧于心。”
朱见深:“爸爸这一生,我都记着。有过有失,但他最后总说,做人得对得起良心——我想,他尽力了。”
朱祁镇:“对了,还有一点,就是我的遗诏,我废除了从太祖爷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这或许是我历经磨难之后的一点灵光吧。”
朱厚照:“这个必须点赞!殉葬这规矩早该废了,活生生的人跟着埋,多瘆人!英宗爷这波操作,值得点赞。”
朱厚熜:“总算干了件漂亮事。殉葬本就违背天道,太祖爷那会儿可能是为了稳固皇权,到你这儿废了,也算积德。”
徐达:“早该如此!当年跟着大哥打天下,多少功臣家眷被这规矩坑了。祁镇你这事办得,比打胜一场仗还得人心(竖大拇指表情包)。”
秦良玉:“宫妃殉葬太残忍,多少无辜女子成了牺牲品。废了这制度,才显出点帝王的仁心——比那些光喊仁政不干事的强多了(鼓掌表情包)。”
朱祁镇:“也是经历过生死,才知道人命金贵。看着那些宫女哭哭啼啼的,实在不忍心……就想着,能改一个是一个。”
马秀英:“这才是积德的事!当年多少姐妹……唉,不说了。英宗能废了它,九泉之下的她们也能瞑目了(合十)。”
杨荣:“此举远超历代帝王!殉葬制度沿袭多年,谁都知道不好,可没人敢碰。英宗皇上以一己之力废除,这份魄力,比复辟还让人佩服。”
海瑞:“废除殉葬,乃仁政之举,功在千秋。此举一出,天下女子皆感其德——英宗皇上,这功劳能抵之前的过错三分。”
朱高煦:“这事儿办得地道!比我当年想争皇位强多了——早该让那些殉葬规矩见鬼去。”
朱元璋:“我当年是没办法……不过你废了它,也算替朱家积福。这波,我不骂你。”
朱见深:“爸爸这道遗诏,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后世都夸呢!比那些空泛的诏令有分量多了。”
朱祁镇:“那好,明天就听我弟弟祁钰的故事,有劳@秦良玉 将军了。”
秦良玉:“英宗皇上不客气,明天听景泰皇上的故事,今天就到这儿吧。”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咋样,您呐,就接着瞅下一章吧!”
朱元璋:“没想到还有好消息,不然,我的心脏真受不了。”
杨士奇:“太祖爷,各位皇上,好像没我们仨什么事,是否可以退群?”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