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叉凉透了没?” 沈浩盯着那包排叉,鼻尖早嗅到了脆香,忍不住咿呀着伸手。李秀莲正好转身,看见沈建国手里的油纸包,笑着拍了他一下:“藏啥呢?我早看见了!小浩想吃就给他吃,过年还不让孩子解馋咋的?” 她说着,从纸包里捏出一小块排叉,吹了吹才放进沈浩嘴里 —— 脆生生的,带着咸香,一咬就掉渣,是北方孩子过年最爱的零嘴。
刚吃完一块,窗外突然传来 “鸡鸡翎!扛大刀!你家小孩尽我挑!挑谁去?挑你去!” 的吆喝声,带着孩子气的清脆,是张婶家的虎头和胡同里的几个孩子在玩游戏。虎头比沈浩大两岁,嗓门亮得很,还带着哼《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调子有点走样,却唱得格外认真 —— 这歌去年刚火,不仅大人爱听,孩子们跳皮筋、玩游戏时都爱哼,连学校里的音乐课都教。
“快吃,吃完妈带你找虎头玩。” 李秀莲笑着擦了擦沈浩的嘴角,转身又回到煤炉边,从盆里抓了把肉丸子往油锅里下。肉丸子是前几天特意攒的五花肉剁的,还加了点淀粉和姜末,捏得圆滚滚的,刚进油锅就 “滋滋” 冒响,很快就滚成了金黄色,香气更浓了,飘得满屋子都是。
她一边盯着锅里的丸子,一边又跟着哼起《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声音比刚才轻了点,却满是对日子的盼头。“昨天熬肉皮冻剩下的肉皮渣,妈还跟张婶换了把瓜子,五香的,晚上守岁的时候嗑。” 她回头冲沈浩笑,“到时候咱娘俩接着哼这歌,让你爸给咱伴奏 —— 他那跑调的嗓子,正好当‘打击乐’。”
沈建国听见这话,也不恼,笑着凑过来帮忙擀饺子皮。他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了几下,皮就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边缘还歪歪扭扭的。“厚点好,抗饿。” 他笑着给自己找补,“以前过年哪敢这么造?最多包点白菜素饺子,油都舍不得多放,今年托政策的福,不仅能吃上肉饺子,还能炸带鱼、炸丸子,咱得惜福。”
他擀着皮,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颗水果糖 —— 糖纸是透明的,印着橘色的花纹,还写着 “橘子味” 三个字。“厂里发的年货,就两颗,这颗给你留的。” 他把糖塞进沈浩手里,又压低声音,“你妈的那颗我藏在灶台上的瓷碗里了,等会儿你提醒她吃 —— 她总把好东西留给咱爷俩,自己舍不得。”
李秀莲正好端着炸好的丸子过来,听见这话,眼眶有点热,却故意装作没听见,转身去收拾灶台。她想起去年除夕,家里只有一小盆白菜素饺子,连点油星都没有,她跟沈建国凑在那台旧收音机旁听《祝酒歌》,沈浩才几个月大,却盯着邻居家飘出的带鱼香味,小脑袋转个不停,眼睛直勾勾的模样,她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不一样了。” 李秀莲小声嘀咕着,把炸好的带鱼、丸子分别装进搪瓷盘里,又开始准备其他的菜。灶台上渐渐摆满了年节菜:炸带鱼金亮油润,鱼身划了斜刀,方便入味,上面还撒了点椒盐;炖酸菜粉条在铝锅里冒着热气,酸菜是秋天自己腌的,酸得开胃,粉条吸满了肉汁,软乎乎的;凉拌黄瓜切得整整齐齐,撒了蒜末和香菜,还淋了点香油,清爽解腻;还有碟炸花生米,沈建国炸的时候特意多放了盐,知道孩子们爱抓着吃。
最惹眼的是放在炕边的搪瓷盆,里面是肉皮冻 —— 是前几天特意攒的肉皮,洗了七八遍才洗干净,熬了整整一下午,加了点酱油和料酒,现在冻得紧实透亮,用筷子一夹能颤三颤,还能看见里面的肉皮碎,是北方过年必不可少的硬菜。
李秀莲收拾完灶台,又哼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声音比刚才轻了点,却满是对日子的盼头。她走到炕边,摸了摸沈浩的头:“等会儿吃饺子,妈给你挑带硬币的,让咱小浩来年福气满满。”
“饺子来咯!” 中午时分,李秀莲端着三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走过来,碗是粗瓷的,边缘有点磕碰,却洗得干干净净。每个碗里都卧着个荷包蛋,蛋黄流心,还撒了点葱花,看着就诱人。“这里面有俩硬币饺子,一个五分,一个两分,吃到五分的来年赚大钱,吃到两分的来年走好运!” 她把碗放在小桌上,又给沈建国递了双筷子,“快吃,刚煮好的,热乎着呢。”
沈浩坐在母亲怀里,李秀莲用小勺舀了个饺子,吹凉了才喂到他嘴里。刚咬一口,突然 “咯嘣” 一声,沈浩皱了皱眉,李秀莲赶紧把饺子从他嘴里掏出来,剥开皮一看,里面躺着枚崭新的五分硬币,边缘还带着金属的凉意。“哎呀!小浩吃到五分硬币了!” 李秀莲高兴得叫起来,赶紧用围裙擦干净硬币,塞进沈浩的小棉袄兜里,“咱小浩来年肯定有福气,能健健康康长大,将来还能有大出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