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的心脏猛地一跳 —— 这就是林晓雅!比他记忆里高中时扎着马尾辫、穿着校服的样子,更小巧更软嫩,连呼吸都轻轻的,生怕惊扰了她似的。他伸出小手,慢慢碰了碰晓雅的襁褓边缘,指尖传来棉布的柔软触感,还带着晓雅身上淡淡的奶香味,心里突然泛起一阵暖烘烘的感觉,像揣了个刚烤好的小暖炉。
李秀莲笑着接话:“可不是嘛!我们家小浩也是去年秋天生的,俩孩子同岁,生日就差半个月。以后肯定能玩到一块儿去,咱们做家长的也能常走动走动。”
林志强很高兴,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坐:“屋里还没收拾利索,到处都是箱子,不过喝口水的地方还是有的,街坊们别站在外面冻着了,进来暖暖身子。” 院里种着棵老枣树,枝桠光秃秃的,却透着股子生机,树干上还留着去年过年时绑灯笼的红绳,在风里轻轻晃。
屋里比沈家宽敞些,地面扫得干干净净,靠墙摆着个深棕色的书柜,上面已经整整齐齐摆了不少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几本厚厚的字典。桌上放着台黑色的收音机,是当时挺稀罕的物件,外壳擦得锃亮,沈家到现在都还没舍得买。王秀兰忙着给大家倒热水,从柜子里拿出个铁盒,打开里面是奶糖,糖纸是彩色的,印着好看的花纹。她剥了一颗递给沈浩:“给小浩吃,这是我从市里带来的,比供销社卖的奶味浓,孩子都爱吃。”
沈浩接过奶糖,糖纸在手里捏得发皱,却没往嘴里放,而是伸着手往晓雅的襁褓方向递。王秀兰愣了一下,随即笑出了声,眼角都弯了:“这孩子还知道分享呢!真乖。我们家晓雅还小,现在吃不了糖,等她长大了,再跟你一起吃好不好?” 李秀莲也跟着笑,伸手摸了摸沈浩的头:“这孩子平时护食得很,自己的玩具都不让别人碰,今天倒是大方,看来跟晓雅这孩子有缘分。” 沈浩听着,小脸蛋有点发烫,赶紧把脸埋进母亲怀里 —— 他就是想给晓雅留点好印象,不想像前世那样,连靠近都不敢。
聊了一会儿,街坊们陆续散去,有的要回家做饭,有的还要去串亲戚。李秀莲也抱着沈浩准备回家,临走前,王秀兰还特意塞了把瓜子给她:“这是我老家带来的五香瓜子,你拿着,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嗑。” 李秀莲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收下了,又邀请她们明天来家里吃饺子:“明天我包饺子,你们过来尝尝,咱也热闹热闹。”
路上,张婶跟在李秀莲旁边,压低声音说:“我看林家条件不错,男人在教育局上班,是吃公家饭的,女人听说以前是小学老师,知书达理的。以后咱小浩上学,要是有啥不懂的,说不定还能请他们帮着问问学校的事,这可是个好机会。” 李秀莲点头:“看着是实在人,不是那种难相处的,以后多走动走动,邻里之间互相帮衬着,日子也能过得热乎点。”
接下来的几天,沈家跟林家渐渐熟络起来。林志强下班早的时候,会拎着个布口袋来沈家串门,有时候是从市里带来的苹果,有时候是几本旧杂志。他跟沈建国坐在院里的小板凳上聊天,有时候聊厂里的事 —— 沈建国说车间的机床总出故障,林志强就帮着分析怎么跟领导提调岗;有时候聊县里的新闻,说最近要新开一家供销社,以后买东西更方便了。偶尔还会借几本书给沈建国看,沈建国识字不多,就趁着晚上灯亮的时候慢慢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李秀莲。
王秀兰则常带着晓雅来,手里要么拿着块布料,要么提着半袋面粉。她以前在市里很少做面食,总把馒头蒸得发不起来,要么就是硬邦邦的。李秀莲就手把手教她揉面、发面,告诉她 “面要揉到表面光滑,发面的时候得放在煤炉边暖着,不然发不起来”。晓雅醒着的时候,王秀兰就把她放在沈家的炕上,让她跟沈浩一起玩。沈浩会把自己最爱的布老虎玩具递给晓雅,那是李秀莲用碎布做的,老虎的眼睛是用黑纽扣缝的。晓雅虽然还不会玩,却会用小手抓着布老虎的耳朵,盯着沈浩笑,眼睛弯成月牙,嘴角还会流点口水,特别可爱。
这天下午,王秀兰又带着晓雅来,手里拿着块浅粉色的确良布料。布料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摸着手感顺滑,是当时特别时髦的料子,比普通棉布贵不少。“秀莲,你帮我看看这块布,” 王秀兰把布料递过来,语气里带着点犹豫,“我想给晓雅做件新衣服,不知道做什么样的款式好。你眼巧,平时做的衣服也好看,帮我出出主意。”
李秀莲接过布料,在手里摸了摸,又凑到晓雅面前比划了一下:“做个小裙子吧!这粉色衬皮肤,晓雅穿肯定好看。再缝个小翻领,领口上绣两朵小花,显得精神。”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布料上比划着裁剪的线条,“裙子的长度到膝盖就行,孩子穿着方便跑跳,再缝个小口袋,能装她的小玩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