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苏嫂子和苏晴……” 李秀莲的声音带着哭腔,目光落在沈建国身上,满是担忧,“娘俩儿以后可咋过啊?苏嫂子又没工作,苏晴才三岁,连饭都还得人喂呢。厂里就没说啥吗?”
“厂里说给抚恤金,可那点钱顶啥用?” 沈建国抹了把脸,声音里满是无奈和心疼,“苏师傅家里就他一个劳力,老家没什么亲戚能帮衬。他每个月工资三十七块五,除了娘俩儿的吃喝,还要攒着给苏晴买奶粉,手里根本没余钱。现在他没了,厂里给的那三百块抚恤金,也就够撑两三个月,往后的日子,真不敢想。”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沉重,“苏晴那孩子,我去年还抱过,胖嘟嘟的,见了我就喊‘叔叔’,声音甜得很。现在没了爹,以后怕是连奶粉都喝不上了。”
“苏晴” 两个字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沈浩心上。他想起前几天,苏师傅还带着苏晴来胡同口玩,苏晴穿着一件粉色的小裙子,手里攥着个布娃娃,跑到他面前,把布娃娃递过来,奶声奶气地说:“弟弟,玩。” 那时他还因为自己是 “重生者” 的身份,不好意思跟三岁孩子玩,现在想想,那是他和苏晴前世今生为数不多的轻松相处。他伸出小手,拽了拽母亲的衣角,咿咿呀呀地发出 “晴晴、饿” 的音节 —— 他想告诉母亲,苏晴会饿,会受苦,可他说不出来,只能用最笨拙的方式传递着急切。
李秀莲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儿子是在惦记苏晴。她叹了口气,摸了摸沈浩的小脸:“咱明天就去看她们娘俩儿,给苏晴带罐奶粉,再拿点白面,让苏嫂子能给孩子做点软和的吃。都是街坊邻居,不能看着她们难成这样。”
沈建国点点头:“嗯,我明天跟仓库主任说一声,早点下班陪你去。顺便问问厂里,能不能给苏嫂子安排个轻快点的活儿,比如在食堂帮着择菜,多少能赚点生活费。”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眼神里多了几分对生活的敬畏,“幸好当初听了你的,从车床车间调去了仓库,不然现在出事的,说不定就是我。以后我在仓库也得更小心,搬货的时候慢着点,盘账的时候仔细点,绝不能出岔子。”
李秀莲听他这么说,心里松了口气,伸手理了理他皱巴巴的衣领:“你能这么想就好。钱再多,也不如你平平安安的。咱一家人好好的,比啥都强。”
夜色渐渐浓了,胡同里的灯光一盏盏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透过窗户,洒在屋里的水泥地上。沈浩窝在母亲怀里,听着父母商量着明天去看苏嫂子的事,还有父亲对仓库工作的叮嘱,心里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苏师傅的去世是个悲剧,可这个悲剧也让家里人更懂得珍惜彼此,更重视平安。而他,虽然只是个两岁的孩子,却也想为苏晴做些什么 —— 哪怕只是送一罐奶粉,一句模糊的关心,也好过让她像前世那样,独自承受苦难。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秀莲就起床了。她从柜子里翻出一罐未开封的奶粉 —— 这是沈浩满月时亲戚送的,一直没舍得喝,现在正好给苏晴带去。又从米缸里舀了两斤白面,装进一个蓝布包里,再把几个煮好的鸡蛋放在一个小篮子里,用布盖好,生怕凉了。
沈浩被母亲的动静吵醒,揉了揉眼睛,看到桌上的奶粉罐,立刻明白了要去看苏晴,兴奋地从炕上爬起来,伸手去够奶粉罐,嘴里念叨着 “晴晴、奶”。李秀莲笑着把他抱起来,给他穿上小褂子:“咱小浩真乖,知道疼姐姐。”
沈建国洗漱完毕,换上一身干净的工装,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自行车的刹车和车胎,确保路上安全。一家人收拾妥当,便推着自行车出了门。夏日的清晨还带着点凉意,风一吹,胡同里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卖豆浆的梆子声从街角传来,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可想到苏嫂子和苏晴,沈浩心里还是沉甸甸的。
苏师傅家住在农机厂家属院的最里面,是一间低矮的小平房。还没走到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的,像针一样扎在人心上。沈建国停下自行车,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门。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
开门的是苏嫂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头发乱糟糟的,眼睛红肿得像核桃,脸上还挂着泪痕,原本圆润的脸颊瘦了一圈,看起来格外憔悴。看到沈建国和李秀莲,她愣了一下,随即眼圈又红了,声音沙哑地说:“是建国兄弟和弟妹啊,快进来坐。”
屋里的摆设很简单,一张旧木桌,两把掉漆的椅子,靠墙放着一个衣柜,衣柜上摆着苏师傅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男人穿着工装,笑得很憨厚。苏晴坐在炕沿上,怀里抱着个布娃娃,正是前几天她递给沈浩玩的那个。她看到沈浩,先是怯生生地往后缩了缩,大眼睛里满是不安,然后又好奇地盯着沈浩手里的奶粉罐,小嘴唇动了动,却没敢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