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边说边从怀里掏出存折,又翻出沈建国去深圳前,跟农机厂主任开的 “打听货源” 证明,还有报纸上 “支持个体工商户从事小商品经营” 的文章:“建国去深圳是为了开杂货铺摸底,响应国家‘搞活经济’的号召,哪能是投机倒把?买洗衣机也是因为我腰不好,冬天洗不动衣服,建国心疼我才劝我买的,这哪是炫富啊?”
张主任翻着存折和证明,又看了看怀里还在抽噎的沈浩,脸色慢慢缓和下来。他叹了口气,把举报信折起来:“现在政策确实松了,支持个体经营,可也有人眼红乱举报。你们这情况没问题,就是以后注意点,别太张扬,免得再有人说闲话。”
送走张主任,李秀莲才松了口气,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沈浩趴在她怀里,小手还紧紧抓着她的衣襟 —— 他记得前世家里买电视时,也有人举报,当时父亲差点被厂里约谈,这次故技重施,果然管用。
没等她歇会儿,院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隔壁的张婶,手里端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秀莲,刚听见院里有动静,是不是出啥事儿了?这粥熬得软乎,你趁热喝,暖暖身子。”
李秀莲接过粥,心里一暖。刚才张主任来的时候,张婶肯定听见了,却没像其他人那样躲在院里看热闹,反而煮了粥送过来。她想起沈建国去深圳前,张婶帮着打听李建军的裁缝铺;苏嫂子去乡下时,也是张婶帮着照看院子 —— 这就是 “远亲不如近邻”,真正的好邻居,从不会因为你过得好就眼红。
“没啥大事,就是有人误会了。” 李秀莲笑着让张婶进屋,“快进来暖和暖和,刚煮的茶水还热着。”
张婶却摆了摆手,压低声音说:“我就不进去了,刚才看见西头李奶奶在院墙后偷看,那举报信说不定就是她写的。你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就是见不得别人比她好 —— 前年她儿子没考上大学,还说考上的都是走了后门呢。”
李秀莲心里了然。李奶奶家跟沈家隔了三户,平时见面也打招呼,可自从沈家买了电视,她就总阴阳怪气,说 “看电视伤眼睛”“浪费电”;这次买洗衣机,更是天天在胡同里嘀咕 “沈家的钱来路不正”,没想到真会匿名举报。
接下来的几天,李秀莲特意低调了许多。洗衣机放在里屋,除非下雨下雪,否则还是把衣服拿到院里用搓衣板洗;出门遇到邻居,也不再提沈建国去深圳的事,有人问起,就说 “去走亲戚了”。沈浩也懂事,不再拿着林晓雅送的糖在胡同里跑,而是乖乖待在家里,帮着母亲擦桌子、摆碗筷。
这天傍晚,林晓雅来送她妈妈做的馒头,刚进门就看到里屋的洗衣机,眼睛亮了亮:“洗衣机、能、转吗?”
“能啊,下次你棉袄脏了,阿姨用洗衣机给你洗,省得你妈妈手搓。” 李秀莲笑着说,又往林晓雅兜里塞了两颗水果糖 —— 是沈建国去深圳前买的,特意留了些给孩子。
林晓雅的妈妈站在门口,笑着说:“秀莲,你也别太在意别人咋说,建国心疼你才让你买洗衣机,这是正经事。现在政策松了,开杂货铺也是响应号召,他们就是羡慕你家有魄力。”
李秀莲点点头,心里的郁结散了不少。是啊,日子是自己过的,没必要因为别人的眼红就委屈自己,可也不能太张扬 —— 低调赚钱,踏实过日子,才是真正的王道。
夜里,李秀莲通过工厂的转接电话,跟沈建国说了买洗衣机的事,还有举报的插曲。电话那头,沈建国的声音带着心疼:“委屈你了,早知道我就多叮嘱几句,让你别这么快买。”
“不委屈,你心疼我,我知道。” 李秀莲笑着说,“以后咱不管赚多少钱,都踏踏实实的,不张扬,不让别人说闲话。”
沈浩躺在床上,听着母亲的话,抱着兔子布偶,心里忽然明白:重生这一世,不仅要帮家里抓住时代的机遇,还要看懂人性的复杂 —— 有张婶这样温暖的善意,也有李奶奶那样阴暗的嫉妒。只有守住本心,低调前行,才能把日子过稳、过好。
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落在院中的老槐树上,悄无声息。李秀莲挂了电话,走到炕边给沈浩掖好被子,轻声说:“真正的好日子,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是自己心里踏实。”
沈浩点点头,闭上眼睛。梦里,他看到父亲从深圳回来,带回了彩色的肥皂和蛤蟆镜;看到家里的杂货铺开了张,张婶和林晓雅的妈妈都来帮忙;看到李奶奶站在铺子门口,眼神复杂,却没再说出难听的话。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