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李秀莲做了红烧排骨、凉拌黄瓜,沈建国打开一瓶两块五的 “二锅头”,抿了一口说:“以前在供销社摆摊,冬天冻得手都握不住秤杆,后来租三个连门面,夏天没风扇,汗流得把账本都浸湿了。现在好了,校门口的门面虽小,但不用遭那罪,还能看着小浩上学,多好。”
沈浩啃着排骨,看着院墙上的夕阳,心里敞亮。他知道,这五千多块的小投入,不是沈家生意的重启,而是在过往经验上的新一步 —— 从供销社摊位到三个连门面,从县城中心杂货铺到现在的校园小超市,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他跟着爸妈规划:明天看门面,下周装修,月底进货开张,一步一步来,就像当年他们从供销社摊位慢慢做成门面店那样。
第二天周日,沈建国带着沈浩去了胡同口的门面。房东是个退休的老教师,住在隔壁院子,听说他们是以前在县城中心开杂货铺的沈家,爽快地把月租定在三百五,还同意 “押一付三”,首次只需要付一千四百块。老教师笑着说:“以前我常去你们县城中心的杂货铺买东西,你家的货实在,现在开在校门口,我孙子肯定常去。”
签完租约,沈建国站在空荡的门面前,回头望了望自家院子的石榴树,又想起当年三个连门面的热闹,感慨:“咱们做买卖这么多年,还是‘近’和‘实’最管用。” 沈浩拉着他的手,仰着头笑:“爸,以后这小超市,肯定比县城中心的杂货铺还受欢迎。”
回到家,李秀莲已经把进货清单列好了,工工整整写在旧模板纸上:小浣熊干脆面两百包(七十元)、唐僧肉辣条一百袋(十五元)、大大泡泡糖五盒(七点五元)、水果糖五斤(十五元)、橡皮五十块(七点五元)、铅笔一百支(五元)、作业本五十本(六元)、彩色贴纸一百张(十元)…… 总共一千一百八十七元五毛。
沈浩凑过去看,指着 “作业本” 那行说:“妈,多进点薄的,我们上课记笔记用薄的方便,就像以前咱们在三个连门面时,总给学生进薄款练习本那样。” 李秀莲笑着点头,拿起铅笔添了一笔:“听咱们小浩的,准没错 —— 你从小就在杂货铺帮衬,比谁都懂学生的需求。我们以后多听沈小老板的!“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