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点点头,补充道:“是啊爸,以后我和晓雅考上高中,还能住在这儿,苏晴姐周末回来,咱们还能一起在书屋学习、用电脑查资料。要是以后五金店想多进点货,或者书屋想添点新书,咱们留着的积蓄就能用上,不用像别的商家那样到处借钱。”
晓雅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抱着个热水袋,小声说:“我以后还要住在这里,隔壁就是沈浩哥家,楼下就是书屋,我妈还能给大家做桂花糕、煮绿豆汤。上次我感冒,沈浩哥妈还熬了粥送过来,住得近就是好。” 她说着,从布包里掏出块用油纸包着的烤红薯,递给苏晴:“苏晴姐,你尝尝,我妈刚在炉子上烤的,可甜了,还热乎着呢。”
沈母看着孩子们的样子,笑着说:“是啊,住得近就是方便。以前在老房子,邻里之间也热乎,但没现在这么省心 —— 你王婶家孩子半夜发烧,喊一声你爸就帮忙送医院;你李叔家装修,缺个水管接头,来五金店拿就行,不用跑老远;晓雅家书屋忙了,苏晴和沈浩放了学就去帮忙整理货架。这房子升值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咱们这小区,住出了一家人的味道。”
正说着,林父和林母也来了,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桶。“老沈,听说房价涨了,咱们两家一起庆祝庆祝!” 林父打开保温桶,里面是刚包好的白菜猪肉馅饺子,还冒着热气,“我刚跟中介聊了,他说年后可能还会涨,因为县城要修新的公路,咱们小区离公路口近,以后买东西、去市里都方便。” 林母则打开另一个保温桶,里面是腌萝卜条,酸脆爽口:“这是我刚腌的,配饺子吃正好,你们尝尝,解腻。”
沈母赶紧去厨房拿碗筷,沈建国则从柜里拿出瓶县城产的白酒,给林父倒了一杯:“老林,当初要不是你陪我一起买房,我还真没这么大的胆子。现在倒好,房子涨了,孩子们也有出息,咱们这日子,算是熬出头了。还好当时没把积蓄全投进去,留着钱开了五金店,现在两边都赚钱,心里踏实。”
“都是孩子们的功劳。” 林父喝了口酒,指着沈浩、苏晴和晓雅,眼里满是赞赏,“你看沈浩,会算账,帮着开五金店,还懂电脑;苏晴有远见,说房价会涨,现在真应验了;晓雅也懂事,英语从 60 分提到 90 分,以后肯定能考上高中。咱们做大人的,跟着沾光,还留着积蓄应急,多好。”
苏晴听着,笑着说:“叔叔阿姨,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等我和沈浩、晓雅考上大学,说不定还能回来建设县城,到时候咱们把五金店、书屋都扩大,再开个打印店,用沈浩家的电脑和打印机,帮同学打印资料,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咱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晓雅赶紧点头,手里的热水袋都差点掉在地上:“对!以后我要把书屋的教辅摆得更多,还要跟沈浩哥、苏晴姐一起做学习资料,打印出来跟教辅一起卖,肯定有很多同学买!”
沈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暖的。前世他经历过房价飞涨的年代,却从未有过这样的踏实感 —— 不是因为升值的 8 万多,也不是因为留着的积蓄,而是因为身边的人:会为了房价上涨真心高兴的父母,会带着饺子来分享的街坊,会一起规划未来的朋友。这才是房改红利真正的意义,不只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住得近、心更近的温暖。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落在玻璃上,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客厅里却暖融融的,炉子上的搪瓷壶还在冒热气,饺子的香味、红糖姜茶的甜味混在一起,格外好闻。大家围坐在桌旁,吃着饺子,聊着未来,墙上的日历翻到了 1999 年 12 月 31 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沈浩知道,这只是房改红利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但无论走多远,园丁小区的这两套房子,留着的应急积蓄,还有这份 “住得近、互相帮” 的情谊,永远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夜深了,街坊们陆续回家,沈浩和苏晴、晓雅站在门口,看着漫天飞雪。“明年咱们一定要考上县一中高中部。” 苏晴轻声说,眼里映着雪光,格外明亮。“肯定能!” 沈浩和晓雅一起点头,雪花落在他们的头发上,却一点也不觉得冷。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