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笑着点头,反手轻轻拍了拍晓雅的手背,安抚她的兴奋:“好,说好了。这两年咱们好好努力,你把文科的知识点记牢,我帮你补数学;苏晴姐安心备考,有需要整理的资料,我们帮你弄 —— 咱们三个一起,肯定能实现约定。”
他的话像颗定心丸,让晓雅彻底放下心来。她松开沈浩的手,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是苏晴帮她写情书的那本,她偷偷在最后一页画了三个手拉手的小人,旁边写着 “京华大学见”。她把本子递过去,小声说:“苏晴姐,沈浩哥,你们看,这是我画的,咱们三个以后就要像这样,永远在一起。”
苏晴接过本子,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小人,心里暖融融的。她掏出笔,在小人旁边添了个小小的白大褂,写着 “医生苏晴”,又递给沈浩:“你也画一个,写上你的目标。”
沈浩接过笔,想了想,在小人旁边画了个电脑,写着 “计算机沈浩” —— 前世他学的就是计算机,这辈子想继续这个方向,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后还能帮晓雅的书店编管理程序,帮苏晴整理医学资料,一举多得。他把本子递给晓雅,笑着说:“你的呢?也写上你的目标。”
晓雅接过笔,认真地在小人旁边画了个小书店,写着 “图书管理员晓雅”,然后把本子抱在怀里,像抱着件宝贝:“我要开家比晓雅书屋还大的书店,让苏晴姐帮我写书店的故事,让沈浩哥帮我编管理书籍的程序,咱们三个一起,把书店开得红红火火!”
林母端着刚烤好的桂花糕走进来,正好听见这话,笑着说:“你们三个的想法真好!以后去了北京,互相帮衬着,日子肯定能过得热热闹闹的。来,尝尝刚烤的桂花糕,还热乎着呢,补补脑子。” 她把盘子放在桌上,给三人各递了一块,“晴晴,你备考辛苦,多吃点,阿姨以后每天给你留一块,让晓雅给你带去学校。”
“谢谢阿姨。” 苏晴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糯的味道漫开来,心里暖暖的。她看着眼前的一家人,突然觉得,不管未来有多远,只要有沈浩和晓雅在,有这份情谊在,就什么都不怕。
晚饭后,三人继续在书屋补习。苏晴刷题时,沈浩帮她整理错题,把相似的题型归类,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晓雅则坐在旁边,帮苏晴抄英语作文模板,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一样。灯光落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落在书架上,和一排排书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
“这道生物题,你可以结合人体结构来记。” 沈浩指着苏晴的错题,“比如消化系统的流程,你把它想象成工厂流水线,口腔是进料口,胃是加工间,这样就好记了。” 他讲得很耐心,手指在纸上轻轻画着示意图,像怕碰疼了纸页。
苏晴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把他说的重点记在便利贴上:“你这个方法真好,比死记硬背好太多了。以前我总记混消化酶的作用,现在这么一想,就清楚了。” 她抬头时,又对上沈浩的目光,这次没敢移开,只是轻轻笑了笑,眼里的喜欢,比平时更明显了些。
晓雅坐在旁边,看着两人互动,心里偷偷笑了 —— 她知道苏晴姐喜欢沈浩哥,也知道沈浩哥对苏晴姐和对自己不一样,那种眼神里的温柔,是独有的。她不嫉妒,反而觉得很开心,因为她知道,不管他们以后怎么样,都会像现在这样,把她当成家人,永远带着她一起。
夜深了,苏晴起身准备回家。沈浩和晓雅送她到门口,胡同里的路灯亮着,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明天我把整理好的生物知识点带给你。” 沈浩说,语气里带着关心,“别熬太晚,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知道了,你也是。” 苏晴笑着点头,又转头对晓雅说,“明天记得把桂花糕带给我,阿姨做的,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晓雅用力点头:“放心吧苏晴姐,我肯定记得!”
苏晴转身往家走,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沈浩和晓雅还站在门口,朝她挥手。她的心里像被温水浸过,软得发慌 —— 她知道,这份藏在心底的喜欢,会陪着她走过高三最后的时光,陪着她走向北京,走向那个有沈浩和晓雅的未来。
沈浩看着苏晴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才转身对晓雅说:“走吧,回去把今天的数学题再复习一遍,明天我检查。” 晓雅点点头,拉着他的袖口往回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沈浩哥,咱们以后一定要跟苏晴姐住一起,像现在这样,每天一起学习,一起吃桂花糕。”
“会的。” 沈浩轻声说,心里却在想 —— 前世他一个人在北京打拼时,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期待,而现在,因为这两个孩子,他开始盼着未来,盼着北京的日子,盼着那份温暖。
苏晴回到家时,母亲还在客厅等她,手里拿着件刚织好的毛衣:“晴晴,试试这件,毛线是你沈叔叔去县城买的,暖和,明年去北京就能穿了。” 苏晴接过毛衣,是米白色的,和她的针织开衫一个颜色。她想起沈浩的眼神,想起晓雅的笑容,突然觉得,高三的疲惫都不算什么了 —— 有家人的关心,有朋友的支持,有藏在心底的喜欢,还有那个关于北京的约定,这些都是她最珍贵的动力。
她把京华大学医学院的招生简章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又拿出那个画着三个小人的本子,放在旁边。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纸上,像为这个约定,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