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他写得格外顺畅,连标点符号都没怎么修改。写到林父开书店时,他想起林父说 “要让孩子们有地方看书”,眼眶有点发热;写到苏晴寄笔记时,他想起那张没署名的书签,心里泛起一阵暖 —— 这些真实的情感,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中场休息时,沈浩走出考场,刚拿出手机,就看到苏晴发来的短信:“考得怎么样?语文作文难不难?我在北京的考场外看了会儿,好多家长都在等,你们那边热不热?” 后面还加了个笑脸表情。
沈浩回复:“作文题很顺,写了咱们胡同的事,应该能得高分。你别担心,我们都好,中午爸妈来送吃的。” 他盯着 “你们那边热不热” 几个字,想起苏晴在实验室里熬夜整理笔记的样子,心里有点发酸 —— 她明明自己也在忙,却总惦记着他们。
不一会儿,苏晴又回复了:“那就好!数学别慌,你平时练的压轴题都够了,我在未名湖边上给你们拍了张荷叶照,等你们考完发你看。” 沈浩能想象出她打字时的样子,或许是坐在湖边的石凳上,阳光落在她的笔记本上,眼底藏着他读得懂的期待。
数学考试开始后,沈浩迅速进入状态。选择题和填空题很顺利,都是他平时练过的题型,尤其是最后一道填空题,苏晴上次视频时特意讲过类似的解法。做到压轴题时,他稍微停顿了下,想起苏晴寄的笔记里标了 “重点练”,便按照她教的 “分步解题法”,先理清楚已知条件,再一步步推导。
交卷铃响时,他检查了一遍答题卡,确认没有涂错题号,才起身。走到考场门口,看见晓雅正站在台阶上等他,脸上带着点担忧:“沈浩哥,数学最后一道题你做出来了吗?我卡了好久,最后只写了一半。”
“做出来了,” 沈浩帮她把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你别担心,那道题分值不高,而且你前面的题都做对了,肯定没问题。苏晴姐说,你平时的数学成绩很稳,这次肯定能发挥好。”
晓雅点点头,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她伸手挽住沈浩的胳膊,两人并肩往校门口走:“沈浩哥,你作文写了什么呀?我写了疫情时晴姐给咱们寄口罩,还有你帮我讲题的事,不知道能不能得高分。”
“肯定能,” 沈浩笑着说,“真实的故事最打动人,阅卷老师肯定喜欢。你没看题目吗?‘我们的黄金年代’,咱们一起经历的这些,就是最好的素材。”
走到校门口,远远就看见沈母和林母站在梧桐树下,手里提着保温袋,沈父和林父则在旁边整理刚打印的 “明日考试提醒”。“考得怎么样?” 沈母迎上来,接过沈浩的书包,“快吃点东西,豆浆还热着。”
林母也给晓雅递了个鸡蛋:“饿坏了吧?早上就吃了两口粥,快补补。”
沈浩和晓雅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吃着热乎的豆浆和鸡蛋,听着林父讲 “明天理综考试要注意时间分配”,沈父插话说 “物理大题先写公式,能得步骤分”。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
晓雅突然说:“等考完试,咱们给晴姐打视频电话吧?跟她说咱们考得怎么样,还要谢谢她这么久的帮忙。”
“好啊,” 沈浩点头,看着手里的鸡蛋,想起苏晴短信里的 “未名湖荷叶照”,“还要跟她说,咱们秋天去北京,一起看未名湖的荷花,一起走樱花大道。”
他心里默默想:这一世的黄金年代,有晓雅的依恋,有苏晴的牵挂,有两家人的陪伴,真好。他会带着这份温暖,去北京,去京华,把这份 “黄金年代” 延续下去 —— 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所有珍视的人。
傍晚的风吹过胡同,带着点荷叶的清香。沈浩和晓雅并肩走着,手里拿着父母整理的复习资料,聊着明天的考试,聊着北京的未来。路灯亮起来时,晓雅家的窗户又拉开了一角,她朝沈浩挥了挥手,像早上一样。沈浩也朝她挥手,心里满是笃定。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