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头传回的第七封急报摊在案上,字迹潦草却难掩振奋——新棉三日破雪、牧群异变、游骑触苗生温……每一句都像是大地在低语,而她,终于听见了那久违的回应。
她眸光微闪,指尖轻抚过纸面,仿佛能触到千里之外冻土下悄然萌动的根系。
这不是奇迹,是“共感”的开端。
千家絮织暖人间,冬麦破雪提前三旬,新棉扎根极寒之地——作物之间,竟有了跨越山河的共鸣。
它们不再只是被种植的生命,而是成了传递希望的信使。
“该推新政了。”她低声自语,转身提笔疾书。
不过半日,“织耕联动”令便以八百里加急传向北方诸村:凡愿试种抗寒新棉者,可预领半年口粮与一套简易纺具,由禾社先行垫付;秋收后以棉抵偿,不足不追,盈余归民。
更附《试种手册》一册,图文并茂,连老农也能照图施工。
消息如风掠雪原,所过之处人心浮动。
有人犹疑,怕是圈套;也有人眼含热泪,跪在门前焚香谢天——这些年饿怕了,冷怕了,如今竟有人送粮送器,还不要利?
与此同时,柳三娘已率船队沿江而下。
那些曾废弃多年的古渠,在匠人日夜抢修下重新贯通。
一艘艘货船满载“技术包裹”启程:陶罐密封种子,符文陶管嵌入舱底,图纸压在布卷夹层,随行还有从禾社学堂选出的年轻匠人,专为各地答疑解惑。
陆时砚站在码头高处,望着船只渐行渐远,唇角微扬:“我们现在运的不是货物,是春天的脚步。”
他话音未落,远处观脉台忽有金光一闪,似流星坠地。
春分祭地那日,天地交泰。
沈清禾再次登上观脉台。
石阶冰冷,她的脚步却沉稳如初。
身后跟着春燕带来的五名织妇,她们将亲手织就的第一匹“雪绒布”铺展于祭坛之上,洁白如云,轻若无物。
她取出一缕千家絮,指尖微颤。
这是最初的那一簇,来自南疆最贫苦村落里第一位学会织布的妇人之手。
如今,它将回归大地。
絮丝飘落入地缝瞬间,灵泉轰然激荡!
整座观脉台轻震,铜印在她怀中骤然发烫。
识海之中,九州农脉图豁然洞开——无数红蓝光点如星河点亮,正是各地使用禾社种子与千家絮的村落。
血脉相连,脉络分明。
而就在极北尽头,一道从未显现的金色脉络缓缓浮现,蜿蜒如龙,直指传说中的“天工遗墟”。
耳边似有古老回音低响:“钥匙已动,锁门将开。”
陆时砚踏雪而来,解下披风轻轻覆上她肩头,声音温柔:“你在听什么?”
她没有回头,目光仍锁在那道金线之上,唇角微扬,一字一句,如叩心钟:
“是大地,在重新学会说话。”
喜欢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