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历经万年岁月的古渡口在夕阳中若隐若现,斑驳的石阶和褪色的木桩无声诉说着旱灾的故事。古渡之后,几户人家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袅袅炊烟从青瓦屋顶缓缓升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远处连绵的青山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
有一些人从河对岸蹚水过来,也有一些人从这边蹚水过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父亲,他牵着一个同样高挑的孩子,两人卷起裤腿,寻找着河床地势,踩着浅浅的河水,有说有笑地向对岸走去,他们的身影在金色的水面上拉出长长的倒影,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独特的画面。
虽是夏末,海拔不高的天水河畔,纳凉避暑的人群密密麻麻,几乎将整个河岸都占满了。令人惊奇的是,虽然泡在水中的人多得出奇,却很少有人在水里尽情嬉戏玩耍。
建筑风格多样化的城中和城的两端,热闹的景象极其少见,车辆来来去去,行人摩肩接踵,这样的场面,少年在蓝星上似乎还没有见过了。少年只觉得自己到了另一个蓝星。
最忙的自然是军警治安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医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一身新衣的少年茫然地站在天水河边,这条由西向东流淌的河流,在三百万年后将被人们称为金沙江。他踌躇不前,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经过短暂的犹豫后,由于潜意识害怕狼群,他决定沿着江边向下游走去。然而越往下游走,村庄就越是密集,宠物也越发众多,少年身上崭新的衣服格外引人注目,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许多好奇的当地人都主动上前搭话,关切地询问他:“少年,你这身衣服可真漂亮啊!手工真好,像云上国那边的工艺。”“少年,你是刚到天水河这边来的吗?”“少年,能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名字吗?”“少年,今年多大年纪啦?”“少年,准备住在谁家里呢?社区安排了吗?”“少年,是不是打算在这里长住下去啊?”……这些热情的问候让初来乍到的少年既感到温暖,又有些不知所措,更让他心里又不由得害怕起来。
少年局促不安地站在人群中,紧张地注视着眼前一个又一个陌生却又带着友善笑容的面孔。每当有人试图与他搭话时,他的心跳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最终总是低着头匆匆离开。这时,一位面容和善的年轻人主动走上前来,用温和的语气对他说:“小弟弟别害怕,我也是从外地来的,现在住在附近一户人家里。你要是愿意告诉我你的情况,我们以后可以彼此多照顾照顾嘛,说不定我们还可能发现是住在同一户人家呢。”这番亲切的话语让少年的脚步稍稍迟疑,但内心的胆怯最终还是占了上风,他依然选择了默默离去,只是离去前对那人百感交集地笑了笑。
天水城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熙熙攘攘的景象,究其根源在于这座城市的人口规模较旱灾爆发前激增了数倍之多。不仅周边山区因水源枯竭而无法生存的居民纷纷迁徙至此,就连更远山区同样面临缺水困境的人们也不远千里汇聚于此。实际上,这种现象并非天水城独有,近年来整个蓝星上所有靠近水源的城镇都经历了类似的人口爆炸式增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地政府不得不将超过一半的行政资源投入到安置工作中,如何妥善协调这些外来人口分散居住到本地居民家中,同时确保不引发社会矛盾,已然成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令人欣慰的是,当地居民普遍展现出高度的同情心,他们深知自己正在挽救生命,而借住者也怀着感恩之心,处处为房主着想,尽可能减少给主人家带来的不便。经过长时间的朝夕相处,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们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彼此间的关系亲密得如同家人,大家常常畅想着等旱灾结束后要继续保持这份情谊,像真正的亲戚一样往来走动。正是由于室内空间过于拥挤,这些借住者才会选择在白天尽量外出活动,这才造就了街头巷尾川流不息的人潮。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当地政府在管理上也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政策,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强制要求居民居家躺平、减少外出以节省体力消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适当的通融。
毫无疑问,在貌似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其实选择坐着或靠着在沿河一边休息的人要远远多于那些坚持走动的人。这其实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毕竟在长期饥饿的折磨之后,大多数人的体力都已经消耗殆尽,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四处走动。我们看到正在走动的画面,只是一些人其中的一个片段,无数这样的片段在街头巷尾、码头河滩叠加起来,就给人熙熙攘攘的感觉了。然而,有趣的是,尽管走动的人只占极少数,但他们却总是比那些安静休息的人更容易吸引旁人的目光。这种视觉上的差异或许源于人类本能的注意力分配机制 ——移动的物体总是比静止的物体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像在茫茫人海中,一个行走的身影往往比一百个坐着的人更引人注目,这种视觉上的显着性让走动的人无形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