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屿打开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出来一个复杂的追踪程序,代码像流水似的滚着,旁边的进度条显示 “98%”。
“我已经在东海的 1200 个民用监控里植了识别代码 —— 这个代码是基于人脸特征和步态分析的,就算目标戴口罩,也能通过走路的姿势识别,准确率 92%。”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划,调出两个测试画面,“我们用 100 个戴口罩的行人测试过,只有 8 个误判,误判的都是步态类似的老年人。
但他们太警惕了,就在渔港和灯塔附近露过两次面,每次都不到十分钟,还专门挑监控盲区最多的凌晨 4-5 点,连个指纹都没留下。
我查了附近 50 家商铺的私人监控,也没找到更多线索 —— 有 10 家的监控被他们用激光笔照坏了,感光元件全烧了。”
科林少校从背包里掏出个黑色设备,放在桌上 —— 设备外壳上印着 S 国安全局的银色徽章,侧面有三个按钮,分别标着 “低”“中”“高”。
“这是我们最新的‘SD-08 型声波探测器’,探测频率范围是 100Hz-Hz,能区分手机(800Hz)、电脑(1200Hz)、军用加密设备(5000Hz)的运行声,误差不超过 5 米。”
他按下 “中” 档按钮,设备发出轻微的 “嗡” 声,屏幕上跳着绿色的波形,“我们在实验室测试过,100 米外的军用设备,它能定位在 48 米处,实际位置 46 米,误差只有 2 米。
就算他们用离线设备,只要开机,就能探到。
我们可以分两组,带着探测器在渔港周边巡逻 —— 舟山渔港分东西两区,我们组负责西区,每小时汇报一次探测结果,遇到异常立刻用加密频道联系。”
陈铭看了眼手表,指针指向九点半,表盘上的秒针 “滴答” 地走着,像在倒计时。
“时间紧,你们现在就出发。宁波主据点归陆衍之、路屿;科林少校带你的人去舟山。
随时保持通讯,记住,除了我们四个,谁都不能知道你们的真实身份和任务 —— 包括你们的家人、同事,任何人都不行。”
陆衍之和路屿走出外交部时,门口停着辆白色民用越野车。
车身没任何标识,车窗贴着深色的防晒膜 —— 膜的透光率只有 15%,从外面看不见里面;
副驾的储物格里放着伪装用的工作证 ——
陆衍之的工作证上写着 “陆明”,职位是 “海洋环境监测工程师”,照片上的他没穿作战服,而是穿着浅蓝色的衬衫,笑得很温和,连眼角的细纹都露出来了;
路屿的工作证上写着 “路宇”,职位是 “数据分析师”,照片里的他还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更像个刚毕业的学生,镜片上还能看到一点反光。
后备箱里堆着伪装用的海洋监测设备 ——
表面是 “QS-500 型” 水质采样器、水温检测仪,打开外壳才发现,里面藏着 92 式手枪(弹匣容量 15 发)、“CL-03 型” 催泪弹(有效范围 10 米),还有几个 “CAM-100 型” 微型摄像头 ——
直径 5 毫米,能藏在渔网的浮标里,像素 1080P,夜视功能,在 0.1lux 的环境下也能拍摄。路屿坐在副驾上,调出东海的实时天气图,蓝色的台风符号在屏幕上闪着,旁边的文字标注着:
“台风‘海燕’,中心气压 950 百帕,移动速度 25 公里 / 小时,目前风力 10 级,阵风 12 级,预计 5 月 15 日 15 时在宁波象山登陆,最大风力 12 级,阵风 14 级,伴随 200 毫米降雨,象山港可能出现 1.5 米风暴潮。”
“台风‘海燕’明天下午登陆,风力太大了。”
路屿的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语气有点急,
“我们得今天晚上之前把渔港的监控布好,不然明天风一刮,渔船可能被冲翻,设备肯定会被淹,到时候再想布就来不及了 ——
象山港的海堤只有 5 米高,1.5 米的风暴潮会漫过堤岸,淹到渔港的 1 号到 3 号码头。”
陆衍之发动车子,引擎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到 ——
这是改装过的静音引擎,专门用于隐蔽行动。窗外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行人手里拎着早点 —— 有的拿着装在透明塑料袋里的豆浆油条,油条还冒着热气;
有的拿着煎饼果子,里面夹着薄脆和生菜;自行车铃 “叮铃叮铃” 地响着,还有小朋友背着卡通书包,被妈妈拉着往学校走,书包上的小铃铛随着脚步 “哗啦” 响。
这平凡的烟火气,让陆衍之想起了苏清沅 ——
她这个时候,应该正在医院准备早会,手里拿着 3 台手术的病历本,其中一台是 4 岁患儿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她提前查了 3 篇最新的论文,夹在病历本里,正跟护士交代手术器械的准备事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