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 是 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2018 年启动的 “深海生物机械载体” 项目实验体,这是情报部门之前确认的信息。
但如果只是军事打击,没必要释放这种灵活度极高的子体 —— 它们的目标,更可能是回收。
“如果是回收……” 陆衍之的声音有些发冷,“那‘海龙’小队很可能成了活体实验样本。”
他想起情报部门提供的 DARPA 过往项目报告:2021 年 “深海适应者” 计划中,美方曾用深海生物的基因片段改造实验体,研究人类对高压环境的耐受度。
而龙王小队长期执行深海任务,他们的生理数据、肌肉耐压力、神经反应速度,都是美方梦寐以求的研究素材。
这比单纯的军事冲突更令人脊背发凉 ——
它直接践踏了《日内瓦第三公约》第 13 条 “不得将战俘用于医学或科学实验” 的规定,也突破了人道主义的底线。
陆衍之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的犹豫已被决绝取代。
“命令!”
他猛地抬手,声音带着金属般的硬度,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093B 型‘长征 - 18 号’攻击型
潜艇前出至 C-7 区外围 2000 米 ——
就是去年咱们和俄罗斯海军联演时,张建军伏击‘模拟敌舰’的那个阵位。”
他停顿半秒,补充关键参数:“‘长征 - 18 号’水下排水量 7000 吨,最大航速 25 节,水下噪音控制在 110 分贝,接近马里亚纳海沟的背景噪音水平,不容易被‘利维坦’探测到。
让张建军把深度调整到 200 米,这个深度正好在‘利维坦’的声纳盲区里 ——
情报显示,它的主动声纳在 100 米以下会受温跃层影响,300 米以上又覆盖不到,200 米是绝佳隐蔽点。”
“鱼雷管装填鱼 - 6 重型反潜鱼雷,”
陆衍之的手指指向战术地图上 “利维坦” 的尾部,“战斗部装药量 300 公斤,用的是奥克托金炸药,威力比 TNT 大 1.5 倍,破甲深度能到 800 毫米均质钢 ——
刚好能穿透‘利维坦’的复合装甲。目标锁定它的推进器舱,那里是动力核心,装甲厚度只有外壳的 1/3,
是最薄弱的地方,去年演习时,张建军就是用这招打瘫了‘模拟敌潜艇’的推进系统。”
紧接着,他转向航空作战参谋:“舰载直 - 20 反潜直升机分队,4 架全部升空,高度保持在 500 米 ——
这个高度既能避开‘利维坦’可能的防空火力,又能快速锁定电磁信号源。每架挂载 2 枚鹰击 - 91 反辐射导弹,射程 150 公里,专门打雷达、通讯天线这些电磁设备。
上次‘东方 - 2024’联合演习,咱们用它摧毁过模拟的 S-400 防空系统雷达,当时还是在复杂电磁干扰下,命中率照样 100%。
这次重点压制‘利维坦’的电磁信号发射口,防止它再释放电磁脉冲。”
最后,他看向通讯组长:“持续用摩尔斯电码发送撤离指令,频率调至 1500Hz。
这个频率在深海传输时衰减率只有 5%,能覆盖 10 公里范围,比常规频道稳定得多。
内容就一句话:‘撤离 C-7 区,向西北方向突围’,重复发送,不要停。”
命令下达的瞬间,指挥中心内的气氛绷紧到了极致。
操作员王锐的手指悬停在鱼雷发射按钮上方,指节泛白,胸前的心率监测仪屏幕上,数字稳定在 120 次 / 分 ——
正常成年人静息心率在 60-100 次 / 分,这个数值已经接近百米冲刺后的水平。他的视线死死盯着屏幕上的 “鱼雷预热进度条”,进度走到 90% 时,手指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
直 - 20 直升机分队的通讯频道里,传来驾驶员粗重的呼吸声。1 号机驾驶员李飞的声音带着一丝紧绷:
“衍哥,雷达屏幕全是雪花,电磁干扰太强,只能靠目视飞行。现在能见度只有 500 米,风速 15 米 / 秒(7 级风),机身横摇角度 ±3°,我得盯着姿态仪调整,生怕栽进海里。”
紧接着,2 号机驾驶员的声音传来:
“1 号机注意,我在你左侧 500 米,刚才差点被涌浪掀翻,襟翼刚调整过,你也注意点高度。” 频道里还夹杂着风声和螺旋桨的轰鸣声,每一次声音波动,都让指挥中心的人揪紧了心。
“‘长征 - 18 号’收到,已抵达预定阵位。”
张建军沉稳的声音从水下通讯器里传来,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凝重,“鱼雷预热完成,待命发射。衍哥,有个情况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