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张报告落地时展开,能看到上面的手绘草图:一个类似 “水母” 的结构旁,标注着 “原生神经单元提取点位:
马里亚纳海沟 11°20′N”—— 这 “原生神经单元” 是 2021 年 M 国 “阿尔文号” 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首次发现的,当时仅取样 0.5 克,却检测出 17 种未知蛋白质,被 M 国列为 “最高优先级研究项目”,单克研究经费高达 120 万美元。
草图下方还有一行被红笔圈住的字:“需在 0-4℃低温下保存,避免激活自我复制程序”,红笔痕迹边缘有些晕染,像是有人曾在紧张时反复描摹这句话,墨水渗进纸纤维里,像凝固的血迹。
这信号本该由 “利维坦” 的非人智能优先接收、解析、过滤 ——
这套系统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10 的 14 次方次,相当于 5 万台家用电脑同时运算,能在 0.01 秒内识别并拦截异常信号,过去三年里,它成功屏蔽了 237 次非授权访问。
可此刻,它却绕开了所有程序,裹着人类的绝望直抵核心。那嘶吼像一把生了锈的凿子,每一声都狠狠砸在众人耳膜上,砸碎了所有人对 “深海网络可控” 的认知。
过去三个月,他们监测到的 M 国深海行动全是 “压制”“掌控”“清除” 这类带着金属冷意的词:2 月 17 日,截获 M 国 “弗吉尼亚” 级核潜艇 “明尼苏达号” 的通讯;
提到 “在北大西洋 45°N 海域清除 3 处深海信号源”,当时声纳还捕捉到信号源被摧毁时的低频震动,持续了整整 12 分钟,震得监听设备的指针都在疯狂摇摆;
3 月 9 日,捕捉到 “利维坦” 系统的指令,要求
“将南太平洋 10°S 监测浮标的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浮标随后传回的数据包里,生物质浓度异常升高了 40%,像某种生物被惊扰后的应激反应。
“求救” 两个字,像从冰壳下撬出的活物,陌生得刺耳,连空气都仿佛因为这两个字变得凝滞,吸进肺里都带着冰碴儿。
“求救信号?能解析出具体内容吗?身份识别码呢?”
陆衍之的手掌重重按在控制台冷硬的合金边缘,指节被捏得泛出青白色,合金表面的防滑纹路在他掌心留下了深深的印子,像刻上去的焦虑。
他的指尖还留着昨夜调试量子信号模拟器时留下的薄茧 —— 为了校准 480nm 蓝绿激光的波长(这个波长在海水中的衰减率最低,是深海通讯的最优选择);
他连续 48 小时没休息,用镊子夹取光学镜片时,手指磨破了皮,现在还贴着一小块创可贴。
创可贴边缘卷了边,露出下面淡粉色的新肉,指尖划过屏幕时,薄茧蹭得玻璃表面发出细微的 “沙沙” 声,像在反复确认眼前的危机不是幻觉。
作为海军深海战略研究室的主任,陆衍之曾参与 2012 年 “蛟龙号” 7062 米深潜任务,当时他负责舱内环境监测;
曾在 7000 米处遭遇过两次设备报警,都靠着精准操作化险为夷,对深海环境的凶险比谁都清楚。他死死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杂波,声音里绷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72 小时前 —— 也就是 3 天前的凌晨 2 点 17 分,我们从北大西洋 45°N、30°W 的海底光缆截获过 M 国加密通讯,里面反复提‘东海海沟坐标(28°N,127°E)’‘净化窗口时间:
0800’,当时技术组以为是常规的‘海域清理’任务,现在看来…… 那根本是他们自己挖的陷阱!” 他说 “陷阱” 两个字时,牙齿咬得发紧,腮帮子上的肌肉微微抽动。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