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调查报告里,还特别标注 “无任何求救信号记录”“海底声纳未监测到异常”,但报告末尾有一行小字被划掉(用专业软件恢复后可见):
“M 国拒绝提供‘海王星号’最后的 4 小时航行数据及黑匣子记录”,那行字的墨迹比其他部分深,像是用更大的力气写的。
更关键的是,“海王星号” 的总造价高达 27 亿美元 ——
除了 3.2 亿的钛合金船体,8.5 亿投入 “原生神经单元探测设备”(包含 4 台超导量子传感器,单台造价 1.8 亿,传感器的探头是用纯度 99.99% 的铌钛合金制成);
剩下的 15.3 亿全花在 “利维坦” 系统的舰载版上(运算速度比岸基版快 30%,能实时处理 1000 组深海数据)。
这样一艘集 M 国顶尖科技于一身的 “深海利器”,怎么会被 “湍流” 轻易撕碎?
陆衍之盯着屏幕上 “海王星号” 的船名,突然觉得那几个英文字母 “NEPTUNE” 像在冷笑,字母边缘的像素点微微跳动,像在暗示什么。
可现在,这道求救信号竟来自八千多米深的东海海沟 ——
两地直线距离超过 3000 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距离,中途还要跨越菲律宾海板块的地质断裂带,那里的地壳活动频繁,海沟底部布满了尖锐的岩石。
这不是简单的 “失联”,是刻意的隐瞒。
陆衍之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 “海王星号” 的失踪日期,突然想起去年在国际深海论坛上的细节:
2024 年 5 月,M 国海洋局官员罗伯特?金在演讲中含糊其辞地提到
“马里亚纳海沟存在特殊地磁异常,可能影响电子设备”,当时有学者追问 “异常的具体参数,比如地磁强度、影响范围”,
他却以 “军事机密” 为由拒绝回答,甚至提前结束了问答环节,走下台时,他的皮鞋踩在台阶上发出 “噔噔” 的响声,像在逃跑。
现在想来,那根本是在掩盖真相。
M 国不仅早已知晓深海网络的存在,甚至在三年前就敢派 “海王星号” 闯马里亚纳海沟,那场 “深海湍流” 的公告;
不过是裹着谎言的遮羞布,把 28 条人命和一艘造价 27 亿美元的科研船的消失,都盖进了深渊里,遮得严严实实。
“‘不要相信’?”
陆衍之的声音沉了下去,目光扫过满室沉默的操作员 —— 小张还蹲在地上,用纸巾擦拭电路板上的咖啡渍,动作小心翼翼,生怕弄坏设备,纸巾吸满了液体,变得沉甸甸的;
老赵蹲在地上捡报告,把印有机密字样的页面朝内折起,手指捏着报告的边角,指腹因为紧张泛白;
李默盯着屏幕上的身份识别码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乱得像心跳。“是不要相信 M 国的殉职公告,还是…… 不要相信那个藏在深海里的存在?”
他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杂波上,那杂波里似乎藏着更复杂的信号,像深海里的眼睛,在悄悄注视着他们。
“路屿!立刻用‘深渊解码算法’重筛 M 国所有加密文件!重点查‘利维坦’项目 2020 到 2022 年的实验记录,尤其是与深潜任务相关的!”
陆衍之的指令刚落,控制台右上角突然弹出 S 国科林少校的通讯窗口。屏幕里的老军官头发蓬乱,眼白布满红血丝,军装上的肩章都歪了 ——
那是 S 国海军的 “北极星” 科考队肩章,蓝色的北极星图案边缘还沾着海水盐渍,一看就是刚从甲板上赶来,海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像乱草。
他揉了揉酸胀的眼眶,指节在桌面上敲出沉闷的节奏:三短两长一短,对应着 S 国军方特有的 “安全确认密码”,意思是 “频道纯净,无监听”。
显然,他怕被 M 国的 “锁眼” 卫星截获通讯 ——
这类卫星能在 500 公里轨道上捕捉到地面上手机大小的物体,更别说未加密的通讯信号,去年 S 国就有一艘科考船因通讯未加密,被 M 国锁定了航线,最后不得不绕远路返航。
“‘海王星号’的传闻我们早有耳闻。”
科林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熬夜后的沙哑,每说一句话都要清一下嗓子,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响声。
他身后的背景里能看到堆叠的咖啡杯 ——
都是 S 国军用速溶咖啡,包装上印着 “北极星科考专用”,咖啡因含量是普通咖啡的 1.5 倍,杯子里还残留着褐色的咖啡渣,旁边放着拆开的军用口粮,包装袋上的牛肉罐头图案已经被揉得模糊,油星子渗到了外面。
更显眼的是旁边的保温杯,杯身上贴着一张小女孩的照片:金发小女孩在海边举着贝壳,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照片边缘被海水泡得发卷,小女孩举着的贝壳上还能看到科林用马克笔写的 “Lily”,字迹被磨得有些模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