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屿的脸白得像实验室里刚拆封的载玻片,连耳尖都透着青,嘴唇抿成一条毫无血色的直线。
他的手指在黑色机械键盘上悬停时,指节还在控制不住地跳,低头看了眼掌心,全是冷汗,把键盘键帽上的防滑纹都浸得发潮,连空格键边缘都沾了点半干的汗渍,按下去时能感觉到轻微的黏滞感。
他引以为傲的 “蜂巢” 多层电子防御系统,曾在过去三年里抵挡住三次跨国黑客组织的饱和攻击:
2021 年击退 “影子经纪人” 发起的 DDoS 攻击;
(对方每秒发送 1.2 亿个数据包,持续 12 小时,当时 “蜂巢” 自动触发 “蜂群反制”,反向发送 8000 万个干扰包,最终让对方北欧服务器集群过载宕机);
2022 年拦截 “匿名者” 分支的 SQL 注入(对方试图篡改导航数据,被系统的 “蜜罐” 陷阱捕获,溯源到加拿大某大学的匿名节点),
2023 年破解 “方程式组织” 的恶意代码(代码隐藏在雷达驱动程序中,伪装成系统日志,花了 72 小时才剥离干净)。
可刚才那股意识洪流,却像热刀穿黄油般轻易穿透了十二层防火墙 —— 路屿事后看日志,发现防火墙的规则库在瞬间被改写了 137 条,却没有留下任何操作记录,像幽灵在键盘上敲过。
终端屏幕上,一行行原本以 AES-256 加密的 HEX 代码正以每秒 12 帧的速度自行解译 ——
这个速度是基地最先进的解密软件 “盘古” 的 2.4 倍,“盘古” 去年解密某国加密电报时,每秒也只能处理 5 帧。
更诡异的是,光标跳动的频率竟与深海信号的脉冲周期(0.83 秒 / 次)完全同步,像两个钟摆被调成了同一节奏。
“它在我们的系统里…… 就像回到自己的巢穴,连权限验证都不用走。” 路屿声音发飘,带着没压下去的挫败,伸手去摸屏幕上闪烁的代码。
指尖刚碰到玻璃就像被冰锥扎了下似的缩回 ——
他立刻拿起桌上的红外测温仪(精度 ±0.1℃),屏幕显示 18℃,比正常工作状态(21℃)低了 3℃。那凉意不是普通的冷,是往骨头缝里钻的,指尖留下一个淡白色的印子;
过了半分钟才慢慢恢复血色,连指尖的汗毛都要冻得立起来,像是被某种未知能量吸走了所有热量。
他慌忙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却发现汗是凉的,顺着鬓角往下滴,蹭在深蓝色的作训服衣领上,留下一小片深色的湿痕,风一吹就觉得后颈发寒。
“正因如此,才要争分夺秒!”
陆衍之的拳头砸在控制台的应急按钮上,发出沉闷的响,按钮边缘的塑料都被震得微微弹起,留下一个浅白色的压痕 ——
这个按钮平时只有遭遇核打击时才会按,此刻却被他按得发白。“它展示力量不是为了炫耀,是警告。在搞懂它的目的前,我们连系统里的时钟都不能信。还有那个海底装置 ——
立刻用 304 不锈钢密封舱包裹(304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可抵御深海盐雾侵蚀,屈服强度≥205MPa,去年南海科考用的采样舱就是这个材质,泡了半年都没生锈);
外层加 5 厘米厚的钕铁硼屏蔽层(钕铁硼的磁能积可达 50MGOe,能屏蔽绝大多数电磁信号,基地的核反应堆控制室就用它做屏蔽),连接三台 10-1000MHz 全频段干扰发生器;
这种级别原本是存核反应堆核心部件的,现在给它用上!没有我的指纹 + 虹膜双重授权,谁碰谁按叛国处理!”
说最后一句时,他刻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个人,连呼吸都沉了半分 ——
他怕有人掉以轻心,更怕这未知的东西再闹出半点乱子:去年某基地的士兵违规触碰涉密雷达,导致信号被截获,最后整个雷达站都被迫转移,教训还贴在指挥室的公告栏上,纸边都卷了。
命令像电流般传遍舰队。
055 型驱逐舰的舰艏 130mm 主炮保持着 30 度仰角的待发姿态,炮管上还沾着点海风带来的盐粒,在阳光下泛着细小的白光,用手摸能感觉到粗糙的颗粒感;
垂发系统舱盖紧闭但指示灯闪烁着橙黄色预热信号,灯光在金属舱壁上投下细碎的影,像撒了把碎金子,舱内的导弹发射架正以每分钟 2 次的频率自检;
拖曳线列阵声纳以 20Hz 低频脉冲扫描着方圆 200 海里的海域,回波里只有座头鲸的低频鸣唱(频率 15-25Hz,像老旧风箱的嗡鸣,声纳操作员小李说 “听着像外婆家的老风箱”),
还有深海热泉喷口的湍流噪音(频率 50-100Hz,沙沙的像砂纸磨过金属,是热泉里的矿物质颗粒摩擦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