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衍之立刻调来了近半年的南海异常报告(共 127 份,其中 32 份被标为 “待核实”),在一堆常规的气象记录;
渔船作业报告里,三份报告跳了出来 —— 这些报告之前因为 “证据不足” 被搁置,现在看来,全是关键线索。
第一份是 3 月 12 日,琼海渔民王福生(58 岁,渔民证编号琼海渔 03728)的渔船 “琼海渔 06891”(吨位 60 吨,船长 18 米)在黄岩岛以东 120 海里(坐标北纬 15°00′,东经 118°30′)作业时;
看到海面下 30 米处有蓝色发光带。王福生在南海打了 30 年鱼,从没见过这种光 —— 光带长度约 500 米,宽度 10 米左右,像一条发光的海蛇;
颜色从浅蓝(波长 480nm)渐变到深蓝(波长 450nm),持续了 20 分钟(从 14:23 到 14:43)。他的儿子王小明(22 岁,刚大学毕业)用华为 Mate 50 手机拍了视频;
分辨率 720P,帧率 30fps,画面里的光带会随海浪轻轻波动(波高 0.5 米),没有任何声音。事后当地海洋局检测了水样:溶解氧 8.2mg/L(正常范围 8-9mg/L),pH8.1(正常范围 8.0-8.3);
重金属含量铅 < 0.001mg/L、汞 < 0.0001mg/L,都在正常范围,最终归为 “未知生物发光”(但南海已知的发光生物最大长度仅 1 米,无法形成 500 米光带)。
第二份是 4 月 5 日,中科院 “探索一号” 科考船(吨位 6800 吨,船长 99.8 米)在曾母暗沙附近(坐标北纬 3°52′,东经 112°10′)发现鱼类异常聚集。
沙丁鱼和金枪鱼本该在 500 米深海活动,却扎堆在 200 米水层,密度约 5000 尾 / 立方米,像在躲避什么 ——
科考队员用 “潜龙三号” 无人潜航器(下潜深度 2000 米)下潜观察,发现鱼群下方有个 “空白区”,直径约 1 公里,声呐(频率 12kHz)探测不到任何东西;
既没有礁石(声呐能探测到≥0.5 米的礁石),也没有生物(声呐能识别≥10cm 的生物),像是一片 “海洋空洞”。
潜航器尝试靠近到 500 米时,突然失去信号(持续 3 分钟),恢复后检查发现,潜航器的磁场传感器(型号 HMC5883L)被重置了,之前记录的磁场数据全部清零。
第三份是 5 月 1 日,越南渔船 “金福号”(船长阮文雄,52 岁)在万安滩附近(坐标北纬 7°30′,东经 109°20′)失联 1 小时(从 09:15 到 10:15)。船长在事后的证词里说:
“船突然被一股力量定住了,引擎在转(转速 2000 转 / 分),但船就是不动,像陷进了泥里。” 仪表盘全部失灵:
罗盘指针乱转(偏差 ±180°),GPS 显示位置不变(误差≤10 米),速度表显示 0 节。船员们还看到海底有 “网状的光” —— 银色的网格,每个格子约 10 米见方,覆盖了海面 200 米范围;
光持续了 15 分钟(从 09:30 到 09:45)后消失,船才恢复正常。事后越南方面检查船体,没有任何损坏,只在船底发现了一些淡蓝色粉末(重量约 5g);
X 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成分含硅 42%、氧 56%、未知元素 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 92,不在已知元素周期表内)。
“这些不是巧合。”
陆衍之把三份报告钉在白板上(用的是直径 3mm 的钢钉),用红笔在南海区域画了个圈(半径 500 公里),圈住了黄岩岛、曾母暗沙、万安滩三个点,
“东海的装置是‘节点’,南海还有另一个,甚至更多 ——‘涅盘协议’,很可能和南海的节点有关。
它激活东海的节点,标记接触者,就是为了让我们带着节点去南海,和那里的节点产生共鸣(就像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一个振动会带动另一个)。”
“我们必须去南海。”
他在项目组紧急会议上说,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发出 “咚咚” 的声响(声压级 70dB),“被动等下去,只会让它掌握主动权。
我们不知道它的‘指令’是什么,也不知道‘涅盘’的最终目的,但我们必须去找到那个节点,弄清楚这一切 ——
否则,下次再出现异常,可能就不是‘意识信号’这么简单了(上次‘海龙’小队失联后,周边海域的磁场异常持续了 72 小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