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通知海军总部,让所有在航的驱逐舰、护卫舰远离各大洋深海区域,尤其是马里亚纳、汤加和日本海沟周边 200 海里范围!所有深潜器立即停止作业,返回母港;
包括正在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深海勇士’号(下潜深度 4500 米)和大西洋的‘奋斗者’号(下潜深度 米)!”
命令被迅速传达,指挥中心里的人员重新动了起来,键盘敲击声和通讯声再次响起,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丝毫轻松 ——
他们都清楚,面对一个可能遍布全球深海的苏醒存在,这些措施更像是 “自我安慰”。
127 个深海浮标覆盖的范围仅占全球深海区域(约 3.6 亿平方公里)的 15%,39 台水下机器人中;
有 12 台还在维护中(分别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美国西雅图和中国青岛的港口),而 24 个人工观测站里,有 5 个位于南极周边,因冰层覆盖无法实时传输数据,只能储存后定期回收。
人类对深海的了解,本就如同盲人摸象,现在,这头 “大象” 醒了,还露出了獠牙。
全球的海洋监测系统在接下来的 72 小时里,记录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每一条数据都在刷新人类对深海的认知,仿佛在重新书写《海洋百科全书》。
从马里亚纳海沟开始,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各大深海沟相继 “点亮”:
汤加海沟(深度 米):检测到能量爆发强度为马里亚纳的 60%,达到 6.2×10^14 焦耳,持续时间 12 分钟。
更诡异的是,海水温度从深海平均的 2℃骤升至 15℃—— 这个温度变化在汤加海沟历史监测中从未出现过(过去 50 年温度波动不超过 ±0.5℃)。
高温导致周边海域的冷水性生物大规模死亡,斐济渔民在海面上发现了成百上千条深海安康鱼的尸体(这种鱼的生存温度上限是 8℃);
渔民拍摄的视频在 TikTok 上播放量超过 5000 万次,引发小规模恐慌,当地超市的瓶装水被抢购一空。
克马德克海沟(深度 米):出现间歇性蓝光脉冲,每 30 秒一次,每次持续 2 秒。
路屿团队的天文学家发现,脉冲频率与地球自转周期(23 小时 56 分 4 秒)完全同步 —— 误差不超过 0.1 秒。
更惊人的是,每次脉冲出现时,全球各地的地磁场都会有 0.01 高斯的波动(正常波动仅 0.001 高斯);
这种波动之前只在太阳风暴爆发时出现过,现在却与海沟脉冲精准同步,说明 “它们” 能影响地球的地磁场。
脉冲的能量虽低(仅 1.2×10^12 焦耳),但覆盖范围极广,可扩散至海沟周边 100 公里的海域,形成类似 “信号灯塔” 的效果,仿佛在向某个目标发送定位信息。
波多黎各海沟(深度 8376 米):原本活跃的 12 个热液喷口突然停止喷发 —— 这些喷口原本每秒可喷出 350℃的高温流体;
富含硫化物和重金属,是深海热泉生物群落(如管蠕虫、贻贝)的 “生命线”。取而代之的是从喷口处涌出的幽蓝液体;
这些液体在海水中不扩散、不溶解,密度达 1035 千克 / 立方米(比海水高 1.2 倍),形成了长达数百米的 “蓝色溪流”,顺着海沟侧壁缓缓流动。
中国 “科学” 号科考船的团队冒险取样分析,发现液体中含有大量硅基化合物(纯度 99.2%),且具有微弱的导电性(电阻 1000 欧姆 / 厘米),像是某种 “能量载体”,能缓慢释放电磁信号。
日本海沟(深度 米):甚至监测到了 “蓝光生物”—— 类似章鱼的透明生物,体长约 2 米,身体表面覆盖着能发出蓝光的鳞片(每个鳞片直径 1 毫米,发光强度 10 流明);
鳞片的发光强度可随周围环境变化调节(遇到机械刺激时会瞬间增至 100 流明),这些生物以每秒 10 米的速度在深海中移动,远超普通深海生物(如大王乌贼每秒 2 米的速度)。
且移动路线呈明显的 “规律性”—— 它们沿着海沟侧壁的岩石缝隙移动,每隔 500 米便停留 1 分钟,用触手触碰岩石表面的凹陷处,仿佛在 “检查” 或 “激活” 某个节点。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的研究员推测,这些生物可能是 “它们” 的 “巡检者”,负责维护深海网络的节点。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苏醒的节点之间,存在着清晰的能量和信息流动,通过 “深渊” 网络的量子通讯模块(该模块采用了量子纠缠技术,传输延迟小于 0.001 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