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委员会的辩论更激烈。
主席英格丽德?尼尔森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伦理学部主任,曾主导 2068 年《深海科研伦理声明》的起草)拍着桌子:
“莉娜 2070 年签署的《深海科研伦理声明》第 5 条明确拒绝‘无意识高风险实验’,当时她特意标注‘若本人失去意识,不得进行超出基础治疗的干预’;
马库斯家属昨天还发邮件求我们优先保他性命,他的女儿才 6 岁,难道要让孩子失去父亲?” 她还举例 2072 年俄罗斯 “北极深海站” 的事故:
当时科研人员为获取冰下生物信号,强行对昏迷的研究员进行脑波刺激,导致研究员脑干损伤,终身瘫痪。
中国医学伦理专家王锐(北京协和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全球紧急事态伦理公约》的修订)则反驳:
“《全球紧急事态伦理公约》第 12 条规定,当文明存续受到威胁时,可采取非常规措施,前提是‘风险与收益比小于 1:10’。
我们的模拟显示,‘神经织网’计划成功解析‘归乡协议’的概率达 63%,若成功,人类能掌握深海网络的行为逻辑,避免九州岛式的灾难;
而风险方面,我们设置了 0.001 秒自动切断阈值 ——
只要信号波动超 ±3%,系统会瞬间切断脑波连接,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2065 年小行星‘阿波菲斯’撞击预警时,
我们也是用非常规手段疏散了近百万人口,
最终减少了 90% 的伤亡,这就是紧急事态下的伦理选择!”
“但我们没有选择。”
陈砚在最终投票时敲下桌子,投影幕上的数据刺痛每个人的眼睛:
“深海网络的‘活跃周期’每 12 小时缩短 17 分钟 —— 上周监测时,活跃周期是 48 小时,现在已经缩短到 36 小时;
按路屿的数据推算,‘归乡协议’可能在 72 小时内完全启动 —— 到时候,深海网络会关闭所有信号接口,我们连赌的资格都没有。”
她还展示了最新的全球环境数据:
2073 年全球大气 CO?浓度达 480ppm,较 2025 年的 422ppm 增长 13.7%,年均增速 1.2ppm;
海洋酸化率 0.02pH / 年,2100 年表层海水 pH 将降至 7.5(低于 7.8 的 “海洋生物生存临界值”);
北极冰盖融化速度达每年 13%,2073 年冰盖面积较 2025 年减少 40%—— 这些数据与深海网络信号中提到的 “环境恶化” 完全吻合,也让反对者陷入沉默。
计划的技术原理清晰却步步惊心:
科研人员先将莉娜和马库斯固定在 “脑波耦合舱”(舱体采用柔性材料,配备生命体征监测仪,可实时显示心率、血压、脑电波等 18 项指标),
通过 10 纳米直径的碳纳米管电极(由中国清华大学和德国马普研究所联合研发,比人类发丝细 5000 倍,信号传输效率 99.2%,
在 - 2℃深海低温下仍能稳定工作),将两人脑波导入 “深海魔方”;
装置对脑波进行滤波放大后,接入搭载 “昆仑 - III” 量子处理器(算力 1.2×102?次 / 秒,是 “昆仑 - II” 的 1.5 倍,可快速处理海量信号)的 AI “伏羲”,
它能在 0.01 秒内过滤 99.9% 无效信号(比如脑电波中的随机噪声、深海环境干扰信号),将有效信号转化为人类可理解的影像与概念 ——
这个过程就像 “在沙堆里淘金”,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整个过程像走两条钢丝:接收者的意识是第一条,深海网络的容忍度是第二条。”
周野调试电极时,额角渗出冷汗 ——
他的手指上还留着 2065 年 “脑损伤修复” 实验时被仪器划伤的疤痕,那次实验虽然成功挽救了一名脑损伤患者,但也让他明白 “脑科学没有回头路”。
“上次核潜艇事件的教训还在 ——
要么接收者意识消散,要么引来更可怕的反击。”
他抬头看向监测屏上莉娜的脑波曲线,心中默默祈祷:“再坚持一会儿,我们需要你。”
2073 年 7 月 15 日凌晨 3 点,“神经织网” 计划启动。
当莉娜和马库斯的脑波首次接入 “深海魔方”,基地瞬间陷入异常状态:
灯光突然以 5Hz 频率剧烈闪烁(与魔方纹路的闪烁频率完全同步),气压从 1 标准大气压骤降至 0.8 标准大气压(仅用 12 秒,远超基地气压调节系统的正常响应速度,
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出现耳鸣、头晕症状),实验室弥漫着 0.35ppm 的臭氧(虽未超 0.5ppm 的安全阈值,但臭氧具有刺激性,通风系统立即启动最高功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