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屯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表面上依旧是一派冬闲时节的宁静,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但暗地里,一种无形的张力在悄然蔓延。郭春海加强了屯子周边的巡查看护,尤其是码头和“蛟龙号”停泊的位置,日夜都有人值守。老崔和二愣子更是自发组织起青壮,轮流在屯口和主要路口晃悠,警惕地盯着每一个生面孔。那些试图搭讪打听的文物贩子似乎也察觉到了风声鹤唳,暂时销声匿迹,但谁都知道,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就像潜伏在暗处的鬣狗,等待着松懈的时机。
郭春海则显得异常沉稳。他每天除了安排必要的船只维护和家事,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或是擦拭保养那几杆心爱的猎枪,或是陪着儿子玩耍,偶尔和托罗布老爷子坐在热炕头上,喝着浓茶,聊着山林里的老故事,绝口不提沉船二字。他在等,等一个明确的消息,等一个足以打破眼下僵局的力量。
这种山雨欲来的平静,在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被彻底打破。当时,郭春海正拿着矬子,小心地打磨着一副新做的滑雪板边缘,乌娜吉在院子里晾晒着洗好的衣物,孩子蹲在雪地里用树枝画画。屯子外突然传来了不同于寻常拖拉机或马车的、低沉的汽车引擎轰鸣声,而且不止一辆!
很快,守在屯口的二愣子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气喘吁吁,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紧张:“春……春海哥!来了!来了好多车!小轿车!还有吉普!直接奔着屯委会去了!县里李主任的车在前面带路!”
郭春海手中的矬子停顿了一下,随即又继续不紧不慢地打磨起来,只是眼神锐利了许多。他平静地对乌娜吉说:“把屋里收拾一下,烧点开水。”然后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木屑,“该来的,总算来了。”
当他整理好衣冠,不慌不忙地走到屯委会那几间低矮的平房前时,那里已经被屯里的老老少少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窃窃私语,伸长了脖子往里瞧,脸上充满了好奇与敬畏。平房前的空地上,停着三辆车子:一辆是县里李主任那辆熟悉的黑色上海牌轿车,另外两辆则是挂着省城牌照的绿色北京吉普,风尘仆仆,显示出长途跋涉的痕迹。
李主任的秘书正站在门口维持秩序,看到郭春海来了,连忙迎了上来,低声道:“郭船长,你可来了!快请进,首长和专家们都在里面等你呢!”
郭春海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屯委会。屋里光线有些昏暗,烟雾缭绕。李主任正陪着几个人说话,见他进来,立刻站起身,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郑重和兴奋的神情。
“春海同志,你来得正好!”李主任上前一步,拉着他的胳膊,转向屋里的其他人,“各位领导,专家,这位就是发现沉船和文物的郭春海同志,‘蛟龙号’的船长!”
郭春海的目光迅速扫过屋里的陌生人。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位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约莫五十岁上下,目光深邃,不怒自威,旁边坐着一位穿着军装、肩章显示级别不低的军官,腰板挺直,神色严肃。另一边,则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穿着朴素棉袄的老者,此刻正用一种热切而专注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手里还拿着一个放大镜。老者的旁边,还有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助手的年轻人,正忙着从一个大帆布包里往外拿笔记本和各种工具。
“春海同志,我给你介绍一下。”李主任语气恭敬地指着那位中山装男子,“这位是首都博物馆的孙副馆长。”又指向那位军官,“这位是海军某部的张参谋长。”最后介绍那位老者,“这位是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陈教授,是国内研究古代贸易和沉船考古的权威专家!”
首都博物馆!海军!北大考古系!这几个名头如同惊雷,在郭春海心中炸响。他虽然预料到会上报引起重视,却没想到来的竟是如此重量级的人物,而且速度如此之快!这足以说明国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他稳住心神,不卑不亢地微微躬身:“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我是郭春海。”
那位孙副馆长首先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郭春海同志,你好。你们发现并保护了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及时上报,这种行为非常可贵,我代表国家文物部门,向你和你的船员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的目光落在郭春海脸上,带着审视,也带着赞赏。
那位张参谋长则只是微微颔首,军人的作风让他言简意赅:“情况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保护国家财产,人人有责。你们做得很好。”他的目光则更多地停留在郭春海挺拔的身姿和沉稳的气度上,似乎在评估着什么。
最激动的莫过于那位陈教授,他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一把抓住郭春海的手,急切地问道:“郭船长!那个碗!快,快让我看看那个碗!还有你们拍摄的影像资料!沉船的具体位置和深度!快跟我说说当时的情况!”他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83:带兄弟赶山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83:带兄弟赶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