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平台”上的大型空压机开始低沉地轰鸣,高压空气经过精密减压阀的控制,化作一股微弱但持续的气流,通过管道,注入到数十个分布在宋船残骸下方的浮囊之中。
水下摄像机紧紧盯着那些浮囊。起初,它们只是微微鼓胀,仿佛沉睡的巨兽开始呼吸。船体没有任何动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充气持续进行。压力逐渐提升到0.3、0.5个标准大气压……
突然,监控屏幕上的数据出现了细微的波动!声纳探测显示,沉船与海底的接触面,出现了毫米级的分离!
“有反应了!船体开始动了!”监测员激动地喊道。
陈教授猛地站起身,凑到屏幕前,眼睛一眨不眨。
充气继续。船体与海底的缝隙越来越大,从毫米到厘米……巨大的船骸,在那无数浮囊产生的、均匀而柔和的托举力作用下,开始极其缓慢地、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姿态,脱离它沉睡了数百年的海床!
大量的泥沙和沉积物从船体下方被搅动起来,使得画面变得有些模糊。但透过浑浊的海水,依然可以隐约看到,那庞大的、黑色的船影,正在缓缓上升!
“稳住!保持充气速度!注意各浮囊压力平衡!”郭春海紧握对讲机,声音沉稳,但额角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是最危险的阶段,任何一点不平衡,都可能导致船体倾斜、撕裂甚至解体。
“左舷三号浮囊压力略高,微调!”
“右舷后部浮力不足,补充!”
指令和汇报在无线电频道中快速而简洁地传递着。
那艘宋船,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被无数双无形而温柔的大手,从黑暗的母体中,一点点托举向光明。它上升的速度很慢,每分钟只有几厘米,但这每一厘米,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当船体底部完全脱离海床,整体悬浮在海水中时,驾驶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已久的、低低的欢呼声!陈教授已经老泪纵横,他抓着孙副馆长的手,泣不成声:“起来了……它起来了……祖宗的东西……回来了……”
但这还不是庆祝的时候。
“第三阶段,控制上浮,移出复杂海区!”郭春海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浮囊的托举下,悬浮的船体开始被引导着,缓缓向旁边相对平坦、水深深度适宜的海域移动。这个过程同样惊心动魄,需要避开海底的暗礁和强流区。
又是一个多小时的缓慢移动,当那庞大的船影终于安全悬浮在预定海域的上方时,太阳已经西斜,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也仿佛为这艘重见天日的古船镀上了一层辉煌。
“连接主浮吊!”郭春海下达了最后一道指令。
等待已久的大型浮吊船缓缓靠近,巨大的吊臂垂下特制的柔性吊索,在潜水员的辅助下,小心翼翼地与船体上预设的吊点连接。
“浮吊承重确认!浮囊开始同步排气!”
浮囊中的空气被缓慢排出,船体的重量逐渐转移到浮吊的吊索上。当最后一个浮囊排空,整艘宋代古船被浮吊稳稳地吊离水面时,整个海面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和无法抑制的欢呼声!
它终于出来了!
那饱经沧桑、布满孔洞和海洋生物附着、却依旧能看出其雄伟轮廓的古老船体,在夕阳的余晖中,带着一身的水汽和历史的风霜,静静地悬挂在浮吊之下,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陈教授望着那艘船,如同望着失散多年的孩子,泪水肆意流淌。孙副馆长用力拍着郭春海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张参谋长的脸上,也露出了罕见的、欣慰的笑容。
郭春海看着那艘破水而出的古船,心中百感交集。从灵光一闪的构思,到无数个日夜的筹备,再到这惊心动魄的实践,他终于做到了。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守护了一段即将湮灭的历史。
这不仅仅是打捞的成功,更是一种信念和智慧的胜利。
古船出水,一段被尘封的岁月,即将被重新开启。而“蛟龙号”和它的船长郭春海的名字,注定将与这艘宋船一起,被载入中国水下考古的史册。
喜欢重生83:带兄弟赶山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83:带兄弟赶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