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衡看着弟弟眼里的认真,突然想起他小时候拿着摄像机拍邻居家小孩踢球的样子。“我支持你。”他拍了拍张承枢的肩膀,“但有个要求:绝对不能干预训练,更不能为了戏剧效果刻意制造冲突。足球是真实的,成长也是。”张承枢用力点头,当天就带着摄制组住进了青训基地的员工宿舍,和球员们一起吃食堂、看训练,很快就和王小宇这群孩子打成了一片。
纪录片的拍摄并不顺利。第一天就出了意外:王小宇在训练中拉伤了韧带,哭着说“可能再也踢不了球了”。摄制组的摄影师想上前拍摄,却被张承枢拦住:“关掉机器,先送他去医务室。”他蹲在王小宇身边,陪他去医院做检查,一路上不停安慰:“我当年拍第一部电影时,投资方撤资,我也以为完了,结果还不是挺过来了?这点伤不算什么。”
这段没有被拍摄的经历,反而成了纪录片的灵魂。在后续的拍摄中,张承枢不再执着于“高光时刻”,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平凡的瞬间:科克在一线队训练结束后,偷偷回青训基地指导王小宇恢复训练;青训教练拿着战术板,给球员们分析凌晨三点的比赛录像;食堂阿姨特意给受伤的球员炖排骨汤……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画面,让纪录片有了温度。
《马竞青训日记》在天权视频独播后,意外收获了豆瓣9.2的高分。第一集“凌晨五点的星光”就看哭了无数观众:画面里,少年们顶着寒风晨跑,呼出的白气在路灯下连成一片,教练在旁边喊着“再坚持一下,你们的对手正在睡觉”;当太阳升起时,他们对着球场敬礼,齐声喊出“为了马竞”。弹幕里满是感动:“想起了自己为梦想奋斗的日子”“原来顶级球员的背后,是这么多汗水”“这才是真正的足球纪录片”。
天权视频的播放数据一路飙升,上线三天播放量破亿,甚至吸引了不少非球迷观看。平台负责人特意给张承衡打电话:“张总,我们想把这部纪录片做成系列节目,每年都拍一季,您看怎么样?”更意外的是,教育部看到纪录片后,决定将其作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辅助教材,“让孩子们看看,为了梦想坚持的样子有多帅”。
张承枢拿着播放数据报表,站在张承衡面前时,眼眶通红:“哥,我终于拍了一部像样的作品。”张承衡笑着递给他一瓶红酒:“我就知道你能行。”兄弟俩碰杯的瞬间,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刘诗诗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听说你们在庆祝,我做了点中国菜,一起尝尝?”
刘诗诗刚结束《鬼吹灯》的后期制作,特意从北京飞到马德里。她知道张承衡虽然嘴上不说,但错失卡卡的遗憾始终藏在心里——他办公桌上那本卡卡的画册,每天都会翻一遍。晚餐时,她特意提起科克的进球:“你看,科克的表现一点不比卡卡差,而且他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这种成就感,买巨星可换不来。”
张承衡夹了一筷子糖醋排骨,看着刘诗诗眼里的温柔,心里的遗憾渐渐消散。“其实我早就想通了。”他放下筷子,“卡卡有他的传奇,我们也能创造自己的传奇。科克、王小宇他们,就是马竞未来的传奇。”刘诗诗笑着点头:“我就知道你不会一直纠结。对了,明天青训基地有场内部比赛,我陪你去看看吧?说不定能发现下一个科克。”
第二天上午,马竞青训基地的小球场热闹非凡。这场U18梯队的内部对抗赛,吸引了不少一线队球员前来观看。阿圭罗坐在场边,拿着笔记本记录球员的表现;贝尔则时不时站起来,给少年们示范射门动作。张承衡和刘诗诗坐在观众席的角落,她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手里拿着张承衡的战术笔记,认真地问:“那个穿10号的小孩,是不是传球很有特点?”
张承衡有些惊讶——刘诗诗以前对足球一窍不通,现在居然能看出球员的技术特点。“那是费利佩,16岁,司职前腰,传球视野很开阔。”他指着场上的少年,“你怎么看出来的?”刘诗诗笑着说:“跟你学的啊,每次看马竞的比赛,你都给我讲战术,听多了自然就懂了。”张承衡心里一暖,握住她的手,两人的影子在阳光下交叠在一起。
比赛进行到下半场,费利佩一脚精准的长传,助攻队友得分。场边的欢呼声中,刘诗诗突然说:“你看这些孩子,眼睛里全是对足球的热爱,没有一点功利心。其实做电影也一样,只有真心热爱,才能拍出好作品。”张承衡转头看着她,发现她的眼里闪烁着和场上少年们一样的光芒——那是对梦想的执着。
比赛结束后,科克带着王小宇走到两人面前。少年们穿着湿透的训练服,脸上满是笑容。“张总,刘小姐,”科克递过一个签名足球,“这是我们全队签名的,谢谢你们对青训的支持。”王小宇也凑过来说:“诗诗姐,我看过《鬼吹灯》的预告片了,太帅了!等我踢上一线队,能去参加首映礼吗?”刘诗诗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当然可以,到时候我给你留最好的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开局90天赚十亿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开局90天赚十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