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山这是在借古喻今,彰显晋地、晋人的底蕴与辉煌,也是在含蓄地提醒陈阳:谢家扎根于此,底蕴深厚,如同这片土地一样,不可轻动。
陈阳心领神会,脸上露出由衷的赞叹:
“谢老所言极是!晋省,实乃华夏根脉所系,英雄辈出之地。小子对三晋历史,一直心怀敬畏。尤其是唐王李渊,起兵晋阳,开创盛唐基业。此地龙兴之气,确非虚言。”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李渊起兵,既回应了谢云山对山西历史的推崇,又隐隐点出李家(唐宗室)与这片土地的渊源,暗示李家的根也在此有所延伸。
谢云山眼中笑意更深,带着一丝追忆:
“是啊,李渊晋阳起兵,何等气魄!不过,陈司长可知,在这晋阳城中,还有一处古战场遗迹?就在城北,当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在此大破后梁朱温大军,三箭定乾坤,成就霸业!那一战,打得是天昏地暗,却也打出了我们晋人的血性与豪气!”
他似乎在追忆古战场的壮烈,语气带着豪迈,目光却若有若无地瞟向陈阳:
“乱世之中,群雄并起,能在这表里山河之地站稳脚跟,进而逐鹿天下的,无不是能顺应天时、凝聚人心、根基深厚的雄主。根基不稳,如沙上建塔,纵有冲天之志,也难逃倾覆之危啊。”
这番话,既是彰显晋绥系(类比后唐)的“根基”与“血性”,也是在含蓄地提醒陈阳(类比新崛起的势力):想在华北这片复杂的土地上有所作为,必须尊重像谢家这样根基深厚的“地头蛇”,寻求合作才是明智之举。否则,就如同根基不稳的势力,难逃倾覆。
陈阳神色肃然,仿佛被古战场的豪情所感染:
“谢老说的是!‘表里山河’不仅是地理屏障,更是人心屏障。李存勖能三箭定乾坤,除了自身勇武,更离不开晋地父老的拥戴,离不开他继承父志、凝聚人心的根基。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根基深厚,上下一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小子受教了。”
他再次巧妙地将“根基”与“人心向背”联系起来,暗示李家行事,同样注重“根基”与“民心”。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请教的口吻:“说到顺应天时,小子倒有一问想请教谢老。如今时代变迁,科技日新月异,新能源革命方兴未艾。谢家执掌晋绥能源命脉,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面对这新旧交替的浪潮,谢老以为,像我们晋省这样传统的能源大省,该如何‘顺势而为’,在变革中守住根基,又能开拓新局?”
这才是陈阳真正的回击!你谢老头谈古论今,强调根基,我陈阳就跟你谈当下,谈未来!
直接点出晋绥系赖以生存的核心:能源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转型压力!
问谢家如何“顺势而为”,既是探讨,也是将难题抛回给对方,更是在试探谢家对李家“开拓”战略的态度,以及对未来能源格局的真实想法。
谢云山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凝,随即恢复如常,但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凝重。他端起扶手箱上温热的紫砂杯,呷了一口特供的普洱茶,缓缓道:
“陈司长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也戳到了我们这些老能源人的心坎上啊。”他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带着老成谋国的深思,
“煤,是晋省的根,也是国家的工业血液。几十年了,我们挖煤、运煤、发电,支撑着国家建设,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的功劳。但时代变了,‘双碳’目标摆在眼前,新能源浪潮汹涌澎湃。守着老本行,不思变,肯定不行。但步子迈得太快,伤筋动骨,也不行。”
他目光变得深远:“依老夫拙见,这‘顺势而为’,关键在一个‘稳’字和一个‘转’字。‘稳’,是稳住基本盘。先进的采掘技术要跟上,安全生产的底线要守牢,工人的饭碗要保障,这是根基,不能乱。‘转’,是要积极转型。煤化工的深加工要搞,提高附加值,变‘燃料’为‘原料’;新能源的布局也要跟上,光伏、风电,我们晋省光照足、风大,有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我们几十年积累下的庞大电网基础设施和能源调配经验,探索储能技术,建设新型智慧电网,做能源革命的‘转换器’和‘稳定器’。这或许,才是我们晋省能源未来的出路。”
谢云山的回答老辣而务实,既强调了传统能源的“根基”地位不可动摇,又表达了拥抱变革、寻求转型的意愿,试探合作空间,更提出了一个颇具战略眼光的“转换器”和“稳定器”定位,暗示谢家希望在能源新格局中占据关键节点。
“谢老高瞻远瞩!‘稳中求进,转型创新’,此乃老成谋国之言!”陈阳由衷赞道,
随即话锋带着一丝锋芒:“不过,这转型之路,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大,环保压力更是如影随形。单靠一省一地之力,恐怕力有不逮。更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以及……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不知谢老以为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