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展开手中的“新科章程册”(用现代教育考试制度包装成“上古取士宝典”),详细解释道:“文科:除经义策论外,增设民生、吏治、法律等科目,考察官员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武科:除骑射、兵法外,增设武器革新、战术推演、军队管理等科目,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工科:考察工匠技艺、工程建设、科技发明等,选拔能工巧匠和科技人才;商科:考察商业管理、物资流通、税收计算等,选拔经济人才;农科:考察农耕技术、水利建设、粮食增产等,选拔农业人才。”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改革考试制度,实行‘糊名誊录’之法(包装成“隐名取士秘术”),考生试卷密封姓名,由专人誊录,防止考官舞弊;设立‘复试’环节,殿试由朕亲自出题,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和忠诚度;扩大录取名额,增加寒门子弟的录取比例,确保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林微的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片反对之声。
“皇上,林大人,不可!”前朝遗老、礼部尚书陈默(陈敬之族弟,虽未参与叛乱但守旧思想根深蒂固)出列道,“科举以儒学为核心,乃是祖制!增设工、商、农等科目,会让读书人轻视儒学,崇尚末技,导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是啊,皇上!”翰林院学士李修附和道,“糊名誊录虽能防止舞弊,但也会让考官无法识别考生的品行和出身,万一录取了品行不端之人,岂不是玷污朝堂清誉?而且,寒门子弟学识浅薄,骤然增加其录取比例,会让士族子弟寒心,影响天下读书人的积极性!”
林微冷冷地看着这些反对的官员,心中了然。他们表面上是维护祖制和儒学,实则是害怕科举革新打破士族垄断的特权,让他们失去依靠出身就能入仕的优势。
“陈尚书,李学士,”林微沉声道,“你们口口声声说儒学是立国之本,但儒学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是选拔出的官员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民生疾苦,不会处理政务,不会领兵打仗,不会发展经济,如何能治国平天下?”
她展开“新科章程册”,指着上面的数据:“各位大人请看,苏瑾所领商户,年缴赋税占全国三成,养活数十万百姓;江南织造工坊,革新织布之术,为国家赚取白银百万两;青州农人,因新政推广,粮食产量翻番。这些工、商、农从业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子弟为何不能通过科举入仕,为国家效力?”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糊名誊录,正是为了确保公平公正,让有才能之人无论出身,都能脱颖而出。品行的考察,可以通过复试和后续的政绩考核来实现,而非仅凭出身判断。至于士族子弟,若是真有才能,自然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何惧竞争?若是仅凭出身就能入仕,只会让更多有才能的寒门子弟被埋没,让朝堂变得死气沉沉!”
皇上看着林微坚定的眼神和详实的方案,心中早已认同。他知道,科举革新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打破士族垄断,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朕准奏!”皇上重重地点了点头,“即日起,推行‘新科取士之法’,按林大人拟定的章程执行!陈默、李修等人,若再阻挠革新,一律革职查办!”
陈默、李修等人脸色煞白,却再也不敢反对。他们知道,林微如今权倾朝野,皇上对她言听计从,反对只会自讨苦吃。
科举革新的消息传出后,天下震动。士族子弟大多不满,认为科举革新打破了他们的特权;而寒门子弟和工、商、农从业者的子弟,则欢欣鼓舞,认为科举革新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苏瑾也积极支持科举革新,他利用商业网络,在全国各地张贴“新科章程”,宣传科举革新的好处,鼓励寒门子弟和工、商、农从业者的子弟报名应试。同时,他还捐赠大量资金,在各地建立“新科学堂”,为考生提供免费的辅导和学习资料。
林微也下令,让各地官府为考生提供便利,减免考生的路费和食宿费用,确保每一个有才能的考生都能顺利参加考试。
在林微和苏瑾的努力下,第一届新科考试报名人数空前庞大,不仅有传统的读书人,还有大量的工匠、商人、农人的子弟,甚至还有一些女子也报名参加了文科和工科的考试(林微特意打破了女子不能应试的传统,包装成“上古先贤曾有女子辅政之例,今恢复古制”)。
考试过程严格按照“新科章程”执行,糊名誊录,复试殿试,公平公正。最终,录取的考生中,寒门子弟和工、商、农从业者的子弟占了六成,士族子弟占了四成,还有三名女子通过考试,被授予官职,成为了朝堂上的第一批女官。
新科考生的加入,为朝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大多来自基层,了解民生疾苦,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很快就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推动了新政的进一步推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