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奏疏一经传出,立刻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
保守派官员们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纷纷跳出来激烈反对: “荒谬!工匠农人之术,岂能登大雅之堂,与圣贤之道并列科考?” “此例一开,天下士子必将人心浮动,弃圣学而逐末技,礼崩乐坏矣!” “公主此举,莫非是要培植私党,另立朝纲?”
支持改革的官员(多是寒门或实干派)则据理力争: “圣贤之道,最终目的亦是治国平天下!若不通实务,如何治国?” “算学、农事、工造,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之大学问?岂可轻视为末技?”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云泽欲强,需广纳天下英才,而非固步自封!”
朝堂之上,双方引经据典,吵得不可开交。民间士林也议论纷纷,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甚至在一些书院发生了激烈的辩论。
皇帝看着这场因女儿一纸奏疏而引发的巨大争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欣赏初颜的魄力和远见,也明白改革科举的必要,但他更清楚这其中巨大的阻力。他暂时没有表态,将奏疏压下,命“再议”。
初颜并未气馁。她知道,这是意料之中的反应。她一面让杨文远等人继续完善新科的考试细则和职位对接方案,一面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到来的常科春闱。
既然另开新科阻力太大,那么能否在现有的常科框架内,先做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呢?
她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此次春闱的策论题目,是否可以更加“务实”一些?例如,围绕“如何推广新作物以应对饥荒”、“如何疏浚河道以利漕运”、“如何计算田亩以均赋役”等实际问题来出题,考察士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空谈道德文章。
这个建议相对温和,触及的利益较小,却能将一股务实的新风,注入到沉闷的科举体系中。皇帝沉吟片刻,点头应允。
当春闱的策论题目公布时,无数埋头苦读圣贤书的考生们都愣住了。题目不再是玄而又玄的哲学命题或道德论述,而是非常具体的、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难题!
这一变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改变科举的整体格局,却成功地让“试务”二字,第一次如此正式地进入了天下士子的视野。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未来的为官之道,或许真的需要一些新的东西了。
喜欢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