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焰薯在河曲州、安县取得空前丰收的消息,伴随着堆积如山的实物样本和详实确凿的数据,如同一声惊雷,在京城炸响。
市井坊间,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亩产数十石”的神奇作物,以及初颜公主的慧眼与魄力
。而在巍峨的皇城之内,金銮殿上,一场关乎国策走向的激烈交锋,才刚刚拉开序幕。
常朝之日,文武百官肃立。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在站在文官班列前方的初颜公主身上。
她今日穿着一身庄重的朝服,神色平静,目光坚定,与数月前在此遭受质疑时相比,更多了一份沉稳与底气。
而在她不远处,庞太师垂眸而立,面色古井无波,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下群臣,最终落在初颜身上,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初颜,河曲、安县试点之事,丰收捷报与你的详奏,朕已反复览阅。成效卓着,民心振奋,你,辛苦了。”
初颜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清越:“儿臣不敢言功。此乃父皇圣明决断,朝廷上下鼎力支持,以及试点州县官吏、农技人员与万千农户不辞辛劳、辛勤耕耘之果。儿臣不过谨遵父皇旨意,略尽绵薄,协调奔走而已。”
她言语谦逊,姿态放得极低,但那份由实实在在的功绩支撑起来的自信,却无形中感染了许多人。
皇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随即看向群臣:“红焰薯之利,已然验证。
于国可增粮储,固国本;于民可解饥馑,苏民困。众卿以为,接下来,朝廷当如何举措?”
话音未落,庞太师派系的一名言官便迫不及待地出列,高声道:“陛下!公主殿下推广新种,不辞劳苦,确有其功。然,臣仍存疑虑!
其一,河曲、安县乃特例,风土人情与他处不同,此番丰收,是否偶得天时地利?若贸然推及全国,水土不服,恐生变故,反损朝廷威信!
其二,其推广之法,如‘切芽分散’、‘村社联动’,标新立异,前所未有,实乃分散朝廷权柄,助长地方宗族势力,长久以往,恐生尾大不掉之患!
其三,全面推广,所需钱粮人力巨大,如今国库虽稍宽裕,然边关军费、河工漕运,何处不需银钱?
若倾力于此,他处有急,如之奈何?臣恳请陛下,慎之又慎,可令各地先行小范围试种三五年,观其后效,再定行止!”
这番言论,看似老成谋国,顾虑周全,实则仍是“拖延”二字,试图将红焰薯的推广局限在极小范围内,甚至拖到无疾而终。
初颜尚未回应,御史张启正便已勃然出列,声若洪钟:“荒谬!简直是一派胡言!试问,河曲州乃去罗旱情刚缓之地,土地贫瘠,何来‘得天时地利’?
正因其地艰难,红焰薯之抗旱高产方显其济世价值!‘切芽分散’乃为加速繁殖、分散风险;‘村社联动’乃为凝聚民心、精准施策,使朝廷恩泽直达乡野,何来‘分散权柄’、‘助长宗族’之说?
此乃深入民心的善政!至于钱粮,红焰薯产量惊人,一旦推广成功,朝廷粮储大增,可抵数年积蓄,何愁他处用度?
尔等在此空谈隐患,可曾亲眼去看那堆积如山的收成?可曾去听那万千农户发自肺腑的欢呼?固步自封,因噎废食,岂是治国之道?!”
张启正言辞犀利,情绪激昂,引得一众支持新政、或本就对庞太师一党不满的官员纷纷附和。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支持者列举试点带来的种种积极变化:流民安置、民心归附、地方安定、甚至因红焰薯加工而萌芽的新手工业;反对者则咬定“风险未知”、“耗费巨大”、“祖制不可轻变”等理由,寸步不让。
庞太师见火候已到,终于缓缓出列。他并未理会张启正等人的慷慨陈词,而是面向御座,深深一揖,语气沉缓,带着一种忧国忧民的凝重:“陛下,张御史等人所言,拳拳爱国之心,老臣深感敬佩。
初颜公主殿下勇于任事,不避艰辛,老臣亦深感欣慰。然,”他话锋一转,“治国之道,在于持重。
红焰薯虽好,然全面推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地水土迥异,民情万别,若皆以河曲、安县之法治之,岂非胶柱鼓瑟?万一有失,非但前功尽弃,更恐激起民变,动摇社稷啊!”
他抬起眼,目光看似诚恳:“老臣非是阻挠新政,实是为江山社稷虑。即便要推广,亦当划定特定区域,徐徐图之。
且各地常平仓旧制,运行多年,自有章法,新种推广,当以此为主干,新法为辅佐,方能使上下相安,平稳过渡。如此,既得新种之利,又避冒进之险,方为万全之策。”
庞太师这番话语,可谓老辣至极。他不再直接否定红焰薯,而是以“稳妥”为名,行“架空”之实。
“划定区域”是限制,“以旧制为主”则是要将推广的主导权和解释权重新收归旧的官僚体系,让初颜的推广司和精心构建的“村社联动”机制形同虚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