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分析让张薇眼前一亮,这种切入问题的角度,显然得益于他扎实的基层经验。“你需要我做什么?”
“帮我核对一下这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顺序,我怕弄混了。”李腾指着本子上的一处。
张薇立刻坐下来,拿起资料仔细核对起来。两人头挨着头,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专注的战场。
下午三点,李腾开始动笔。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按照“舆情现状与特点”、“问题根源深层次分析”、“潜在风险研判”、“应对策略与工作建议”四个部分来构建报告框架。他力求每一个判断都有事实支撑,每一个观点都经得起推敲。
在分析根源时,他没有简单地归咎于企业或职工任何一方,而是指出了“改革政策传导中的衰减效应”、“基层执行中的简单化倾向”、“多元化诉求沟通渠道不畅”以及“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发酵的新特点”等综合性原因。
在提出建议时,他结合青林的经验,强调了“信息公开是解压阀”、“对话协商是主渠道”、“依法依规是硬底线”、“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等原则,并提出了成立专项工作组、搭建对话平台、分类化解矛盾、主动设置议程等具体建议。
笔下流淌的文字,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洞察;既体现了政策的刚性,又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这不再是简单的公文写作,而是一次基于实践经验的深度思考和策略谋划。
晚上七点,当初稿的最后一个字落下,李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将厚厚一叠手稿交给守在一旁的孙浩。
“孙老师,辛苦您把关。”
孙浩接过稿子,一言不发地开始阅读。他的表情从最初的严肃,逐渐变得专注,继而流露出惊讶,最后化为了深深的赞许。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仔细看完,然后抬起头,用力拍了拍李腾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这报告,写得漂亮!观点准,分析透,建议实!我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很快,报告被送到了刘科长那里。刘科长看完后,直接拿着报告去了部领导办公室。半个小时后,他回来了,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李腾!部领导看了报告,高度评价!说这份报告‘情况摸得清、问题点得准、建议提得实’,完全达到了上报标准!报告已经稍作修饰,直接报送市委办公厅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部分科室传开。李腾这个名字,再次成为人们私下议论的焦点。这一次,不再仅仅是“运气好”或者“基层来的实干派”,而是真正展现出了处理复杂问题、提供决策参考的硬核能力。
当李腾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宿舍时,已是深夜。他虽然累,但内心却充满了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这次临危受命,不仅是对他能力的极限考验,更是一次重要的证明。他证明了,从青林镇土壤里生长出的经验和智慧,同样能够在更高层面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他知道,这份报告的报送,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舆论应对和实际问题化解,将是更大的考验。但他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前方的路,似乎也因为这次淬炼,而变得更加宽广和清晰。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疲惫而满足的微笑。这一关,他闯过来了。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