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冷场和尴尬。就在这时,李腾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他凭借着在准备申报材料时恶补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多次调研掌握的一手情况,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和深化解答。他不仅解释了当前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坦诚地分析了本地推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下一步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计划设想。
“各位专家,我们深知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与先进地区还有差距。但这正是我们积极申报产业园的动力所在。我们希望能借助省级平台,系统性地解决这些技术瓶颈,将好的品种和技术,真正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李腾的语气不卑不亢,态度诚恳。
他的这次“救场”,表现出了对业务的熟悉和冷静的应变能力,有效地弥补了现场的技术解释漏洞,赢得了考察组专家们赞许的目光。宋知远在一旁看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赵国庆则面无表情,默默记录着。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座谈会。这是双方观点集中碰撞和交流的关键环节。会议室内,考察组专家们轮流发言,既有对红星县农业基础、创新模式和干部队伍精神的肯定,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们在科技研发投入、产业链延伸、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专家们内部也存在意见分歧。有的专家非常看好青林镇的模式创新,认为其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有的专家则更关注技术硬实力的提升,认为红星县在核心科技支撑上还需加大力度;还有的专家对产业园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表示关切,担心配套能力不足。
面对这些尖锐而中肯的意见,宋知远代表县委县政府做了总结表态。他没有回避问题,坦然承认不足,并详细阐述了红星县下一步借助试点机遇,弥补短板、强化优势的具体思路和决心。他的汇报,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具体路径,态度真诚,准备充分。
考察组副处长在最后总结时,表示此次考察“印象深刻”、“收获很大”,对红星县立足自身实际、勇于探索创新的做法给予了积极评价,但也强调最终评审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竞争非常激烈。
送走考察组,县委大楼前似乎恢复了平静。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这场考察风云,只是决定了红星县是否有资格进入最后的决赛圈。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李腾回味着考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暴露出的问题,更感受到了竞争对手无所不在的明枪暗箭。他知道,申报工作远未结束,接下来等待评审结果的日子,将同样煎熬。而他,在这场高规格的“考试”中,再次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变得更加沉稳和干练。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