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村耕地少且贫瘠,主要靠种植玉米和红薯,产量低,收入微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吴建军指着山坡上一片荒废的梯田,语气沉重:“以前这里也种过果树,但没技术,没销路,都荒了。我们也想改变,可要钱没钱,要门路没门路,感觉使不上劲。”
与其他村干部的敷衍或保守不同,吴建军话语里充满了不甘和想改变的渴望,这让李腾看到了希望。他仔细询问了村里的土壤、气候情况,以及留守劳动力的状况。
几天跑下来,李腾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问题: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抗旱防涝能力脆弱;种植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极差;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严重;去年辣椒种植失败的后遗症仍在发酵,积压、赔偿问题悬而未决;各村发展不平衡,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宗族矛盾等社会治理难题突出……
他也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常务副镇长刘长根那一方的无形阻力。每次他调研结束回到镇上,似乎刘长根总能很快知道他去了哪里,见了谁,谈了些什么。有两次,他原本计划去某个反映问题较多的村,临行前却接到钱有福委婉的电话,说是“刘镇长建议先去另一个基础更好的村看看,更有代表性”。这种被暗中“安排”和“监控”的感觉,让李腾非常不舒服,但也让他更加警惕。
晚上,在简陋的宿舍里,李腾梳理着调研笔记,心情沉重。柳林镇就像一艘搁浅的旧船,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内部零件老化,船员们或麻木、或内斗、或虽有干劲却找不到方向。如何让这艘船重新启航?突破口在哪里?
他拿起电话,再次拨通了宋知远的号码,简要汇报了几天调研的总体印象,重点提到了水利设施老化、产业单一和干部思想保守等问题,没有具体提及刘长根的掣肘,但语气中透露出工作的艰难。
宋知远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最后说道:“情况比我预想的可能还要困难一些。不要急,找准了病根,才能开对方子。先从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哪怕先解决一两件小事,也能凝聚人心。有什么需要县里协调的,随时跟我说。”
挂掉电话,李腾走到窗前,望着柳林镇稀疏的灯火。虽然困难重重,但宋知远的支持和他自己亲眼所见的那些期盼改变的眼神(比如山南村的吴建军),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他知道,这场深入基层的调研,只是他柳林之役的开局。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他铺开信纸,开始起草一份给镇党委、政府的关于近期调研发现及初步工作建议的报告,准备在接下来的镇长办公会上,抛出自己的思路,正面迎接挑战。
《何以为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