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过了西山基地的哨塔,顺着办公室百叶窗钻进来,在凌云桌上的照片上投了片细碎光斑。
那是张秀兰老师和孩子们在新校舍前的合影,老人胸前的红领巾红得像团小火苗,旁边孩子的笑脸亮堂堂的。
手机突然震了,苏圆圆跑进来,额角带点汗,手机屏幕亮着,直接举到凌云面前:“凌部长!你快看!夏国青少年发展委员会官微,不光点赞了,还转发《爱的奉献》那短片了!”
凌云指尖点了下屏幕,官微文案跳出来:“一间教室守四十六年,一支粉笔传两代人。普通人的坚守,才是咱们民族最硬的脊梁。给张秀兰老师鞠躬,为凌云慈善基金竖大拇指!” 下面配的片段,是张老师术后没力气,靠在讲台边坐着,孩子们围着她,你一句我一句跟着哼歌 —— 那是短片里最让人鼻子酸的一段。
评论区早炸了。
“这才叫正能量!我们班今早早读前放这首歌,后排最皮的男生都偷偷擦眼睛”
“刚填了支教表,想跟着张老师的脚步,去山里给孩子上课”
“凌云写的歌总戳心里软处,不故意煽情,却比啥都动人”。
苏圆圆不停刷新页面,声音带着雀跃:“部长!才半小时,转发就破百万了!好多学校老师晒学生合唱的视频,还有家长说孩子听完要给山区小朋友捐文具!”
凌云没说话,伸手拿过桌角的相框。照片里张老师的孙女捧着师范录取通知书,嘴角翘得老高,眼睛里闪着光。他指尖蹭了蹭相框边,喉结动了动。当初写这首歌,就是想敬那位守了四十六年的老教师,没料到能引这么多暖心事。
“凌部长!快看电视!” 陈静抱着平板冲进来,屏幕里正放央视早间新闻。镜头对着公益短片,主播声音温和又有力,飘满办公室:“最近,一首《爱的奉献》在全网火了。云南傈僳族村寨里,教师张秀兰守了四十六年讲台,这故事让无数人动了心。歌里的奉献劲儿,就是咱们新时代华夏文明的样子……”
画面切到各地场景:
乡村小学的孩子在操场手拉手,跟着广播旋律晃脑袋;
城市街头,志愿者举着 “向奉献者致敬” 的牌子,给路人递宣传册;
连边防哨所的士兵,训练间隙都围着手机构的小屏幕,安安静静听。
主播最后说:“文化的力量,是能把人心拧到一块儿;文明的温度,就藏在这些平常的坚守里。这首从华夏唱出来的歌,正把最真的善意往远了传。”
办公室静了几秒,不知谁先鼓掌,接着掌声像潮水似的漫开。
基金会的小李揉了揉眼睛,声音有点哑:“昨天收着个新疆老师的消息,说他们学校孩子看完短片,都要给张奶奶写贺卡,还说以后也要当老师,去山里教书。”
凌云站起身,走到窗边。训练场上,年轻士兵列队晨跑,口号声震得空气发颤;远处教学楼里,孩子们的读书声飘过来,隐隐和《爱的奉献》旋律叠在一起。他忽然想起刚穿越时,这片土地的文化像蒙了层灰,连首能记心里的歌都少,可现在,一首歌、一个人的故事,就能让千万人心里的光都亮起来。
手机又响了,是寰宇文化的负责人,声音急乎乎的:“凌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刚联系我们!官方账号转发了短片,还 @咱们凌云慈善基金,说要挑日子来考察希望小学的项目!”
凌云接过苏圆圆递的温水,指尖顿了一下。点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微,蓝色认证标识很显眼,短片正循环放。配文写着:“教育是能拆贫困的基石,坚守是能照亮未来的光。谢谢张秀兰老师的付出,也盼着和凌云慈善基金一起,让更多孩子能上学。”
评论区里,各种语言的赞美刷不停。
“Such a sweet story, made me cry”(多么感人的故事,让我哭了)
“Love doesn’t have borders, this song touched my heart”
(爱没有边界,这首歌触动了我的心)
“As an overseas Chinese, I’m proud of this kind of Chinese culture”。
(作为一名海外华人,我为这种中国文化感到自豪)
“Hope more children can get education”(希望更多孩子能接受教育)
有个留学生留言,说他们在校园搞了《爱的奉献》快闪,好多外国同学跟着学,还问歌里的故事。
陈静声音发颤,明显是激动:“凌部长!这可是咱们基金会头回被国际组织认!考察团一来,肯定能拉更多资源,能多建好多希望小学!”
凌云望着窗外散开的云层,想起张老师在电话里说的话:“我这辈子没做过啥大事,就想让山里的娃多认几个字,多看看山外面的世界。” 现在,这个朴素的愿望,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守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