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凡。非常感谢吴教授的指点!”林凡恭敬地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只印有姓名和一个专门工作电话的名片。
吴教授也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第一次接触,圆满成功。没有提及任何商业合作,仅仅是一次“偶遇”的学术交流,却在吴教授心中留下了“林凡”这个名字和一个具有前瞻性思路的正面印象。
离开书店,林凡回到公寓,立刻开始下一步行动。他根据交谈中获得的信息,结合张浩的草案,亲自修改和完善那份《构想》,使其更加贴合吴教授的理念和临港新区的实际需求。他重点强化了“平台如何具体运作”、“如何评估和筛选入驻企业”、“如何与本地高校、科研机构联动”等操作性细节,让构想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一份具备可行性的方案。
几天后,林凡以请教和感谢为由,给吴教授的工作邮箱发送了一封措辞严谨的邮件,附上了这份精心修改后的《构想》摘要版,并谦虚地表示希望得到前辈的批评指正。
邮件发出后,林凡耐心等待。他深知,对于吴教授这样的学者型官员,硬性的商业推销只会引起反感,而这种基于共同理念、展现专业性和可行性的“请教”,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果然,两天后,吴教授回复了邮件。邮件内容不长,但态度积极:“林凡先生,构想已阅。思路新颖,切中时弊,颇具启发性。若有更详细方案,可进一步探讨。”
这是一个极其积极的信号!意味着吴教授认可了这个方向,并愿意给予更多关注。
林凡立刻回复,表示将尽快准备好详细方案,并委婉提出,希望能有机会当面向吴教授汇报,听取更深入的指导。吴教授爽快地同意安排时间。
与此同时,赵凯那边的市场调研也取得了进展。他锁定了几家在人工智能算法、精密传感器和生物医药中间体领域拥有独特技术但陷入融资困境的初创公司,初步接触后,反馈积极。这些企业,恰好是林凡构想中特色园区理想的潜在入驻对象。
林凡将情况通报给江城的核心团队,要求张浩加快对这几家目标公司的技术尽调,陈宇准备好相应的投资资金预案。一旦临港新区的事情有突破性进展,对这些企业的投资就可以迅速跟进,形成协同效应。
一切,都在按照林凡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通过系统提供的关键线索,他成功地找到了切入东海核心战场的破局之钥,并且以一种极其巧妙和专业的方式,与关键决策影响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
东海的棋局,看似铁板一块,但林凡已经凭借超前的信息、精准的判断和沉稳的运作,悄然撬开了一道缝隙。接下来,就是将这道缝隙,不断扩大为通往广阔天地的门户。真正的博弈,即将进入更深的层次。而林凡,已然成竹在胸。
喜欢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