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教授茶室深谈带来的振奋感,在林凡心中持续了数日。但他很清楚,认可仅仅是一张入场券,真正的考验在于将构想转化为无懈可击的竞标方案。接下来的日子,林凡和赵凯进入了近乎闭关的紧张筹备阶段。
赵凯凭借其出色的交际能力,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东海各大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和行业论坛,目标明确地搜寻着符合林凡“技术赋能型园区”定位的潜在入驻企业。他不再广撒网,而是精准聚焦在那些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壁垒高,但受困于资金、场地或产业化能力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几天下来,一份包含十几家企业的详细名单和初步评估报告摆在了林凡面前,涉及领域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工业级3D打印、精密光学器件、以及特定领域的工业软件算法等。
“凡哥,这几家特别有潜力。”赵凯指着报告上用红笔圈出的几处,“‘海拓新材料’,主攻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源自东海理工大学实验室,团队很扎实,但中试环节卡住了;‘灵犀视觉’,做机器视觉缺陷检测的,算法独特,已经有一些小订单,但缺乏标准厂房和扩大生产的资金;还有这家‘深蓝动力’,专注小型高能量密度电池管理系统的,创始人是个技术狂人,产品迭代很快,但市场推广是短板。”
林凡仔细翻阅着报告,结合【微观经济走势洞察】技能,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企业身上蕴含的技术价值和市场潜力。它们正是构建特色产业园所需要的“种子”。
“做得很好,凯子。”林凡肯定道,“接下来,你需要和耗子远程配合,对这些重点目标进行更深入的技术尽调和背景调查。特别是知识产权是否清晰,团队是否稳定,有没有隐藏的债务或法律风险。”
“明白!我马上和浩哥对接。”赵凯干劲十足。
与此同时,林凡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方案本身的打磨上。他闭门谢客,将张浩从江城发来的方案草案反复推敲、修改、完善。他运用新获得的【方案说服力提升(专家级)】技能,不断优化方案的逻辑结构、数据支撑和表达方式。他不再仅仅描述一个美好的愿景,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可行的实施路径图:
* 精准定位:明确园区不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而是聚焦于“材料-工艺-应用”垂直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主打“共享中试平台”和“精准制造工坊”两大核心功能。
* 生态构建:详细规划了如何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资源,如何设立产业基金对接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如何设计灵活的空间租赁和服务套餐满足企业从研发到小批量生产的不同需求。
* 风险管控:坦诚分析了可能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和退出机制,显得务实而可靠。
* 效益评估:不仅计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重点突出了对临港新区乃至东海市产业链补强、核心技术培育、高端人才集聚方面的社会效益和战略价值。
每一个数字都力求准确,每一段论述都力求严谨,每一处亮点都力求突出。林凡沉浸其中,常常工作到深夜,桌上的咖啡凉了又换,换了又凉。他感觉自己的思维从未如此清晰,仿佛能预见到评审专家可能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在方案中提前做好了铺垫和解答。
在这紧张忙碌的间隙,苏晚晴的关心成了林凡难得的调剂。她会贴心地叫外卖送到公寓,会发信息提醒他注意休息,偶尔也会在晚上打电话过来,聊一些学校的趣事或者听到的关于东海商界的八卦,但从不打探他工作的具体内容。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和温暖的支撑,让林凡在高压下保持了一份内心的宁静。
一天晚上,苏晚晴在电话里不经意间提起:“林凡,还记得大学时那次全校创业大赛吗?你那个关于校园二手书循环平台的方案,当时我就觉得特别棒,逻辑清晰,可行性又高。可惜后来……”她顿了顿,没有说下去,语气里带着一丝惋惜和怀念。
林凡微微一怔,记忆的闸门打开。那确实是大二时候的事情,他当时满腔热情做了一个方案,却因为缺乏资金和支持不了了之。他没想到,苏晚晴还记得这么清楚。
“都是过去的事了。”林凡笑了笑,语气平和。
“但那种认真做事的样子,一直没变。”苏晚晴轻声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这句无意间的话,却让林凡心中一动。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如今打磨临港新区方案的这份专注和执着,或许早在大学时代就已埋下种子。而苏晚晴,或许正是那个在当时就默默关注着他的人。这层同学关系的重新确认,让两人之间的互动多了几分时光沉淀的厚度。
经过近十天的鏖战,一份超过百页、图文并茂、数据详实的《关于在临港新区建设“东海国际新材料与精密制造协同创新园”的项目建议书》终于定稿。林凡仔细检查了最后一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才将其加密发送给了吴教授的工作邮箱,并附上了一封措辞谦逊的邮件,恳请前辈批评指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