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林凡独自坐在办公室内,面前摊开着张浩刚刚送来的加密文件袋。袋子里装着的,是那个隐秘渠道千辛万苦搜集到的,关于韩氏家族与境外势力勾结,在二十多年前一宗大型国企改制项目中,通过内外串通、虚假评估、非法转移等手段,侵吞巨额国有资产的铁证。里面有泛黄的原始合同复印件,有关键人物的秘密证词录音转文字稿,有经过复杂渠道复原的部分资金流向截图,甚至还有几张模糊但能辨认出韩老爷子当年身边亲信与对方关键人物私下会面的照片。
证据链不算完美无缺,有些环节因为年代久远已然缺失,但核心部分清晰、扎实,足以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尤其是那份证词,直指当时尚是韩家“少壮派”的韩老爷子亲自参与并主导了关键环节的舞弊行为。
林凡一页页仔细翻阅着,眼神冰冷如刀。韩家,这个盘踞东海数十年的庞然大物,其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如此肮脏血腥的原始积累。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盗窃!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意。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如何利用这些证据,达到最佳效果,才是关键。直接公开?那会引发地震,但自己也容易卷入漩涡,且可能打草惊蛇,让背后的“青云投资”有所防备。交给相关部门?流程漫长,变数太多,韩家完全有时间动用关系网进行干扰和灭火。
必须找一个既能重创韩家,又能将舆论和监管压力最大化,同时相对保护自己的方式。
他运用【战略洞察(专家级)】技能,结合当前局势,快速推演着各种方案的利弊。最终,一个清晰而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成型——分阶段、多渠道、匿名引爆,引导舆论,借力打力!
他立刻召来了张浩和赵凯。
“耗子,凯子,听好。”林凡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手里现在有能重创韩家的东西。但怎么用,需要策略。”
他将计划详细道出:
第一阶段,由张浩主导,挑选证据中相对独立、易于理解且冲击力强的部分(如明显异常的资产评估报告对比、部分证词关键段落),通过数个无法追踪的海外IP和匿名邮箱,同时投递给国内几家最具公信力、且以深度调查闻名的财经媒体记者,以及国家审计署、国资委的举报平台。投递内容要看似是“内部知情人士的良心爆料”,附上引导性问题,引发记者和监管部门的初步关注和调查欲望。
第二阶段,待媒体出现相关报道苗头,但尚未形成大规模舆论时,由赵凯负责,通过一些隐蔽的渠道,在金融圈和东海本地商界的小范围高端圈子里,“不经意”地散播韩家可能“摊上大事了”、“旧账被翻”的风声,制造恐慌和猜疑链,动摇其合作伙伴和资金方的信心。
第三阶段,视前两阶段的反应,再决定是否抛出更核心、更致命的证据,或者引导火力指向其与“青云投资”的可能关联。
“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一次性打死韩家——那不现实,也容易引火烧身。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焦头烂额,自顾不暇,被迫从对我们的围攻中收缩力量,同时,为我们争取时间和空间。”林凡强调。
张浩和赵凯听得心潮澎湃,又倍感压力。他们知道,这步棋一旦走出,就再无回头路,将与韩家乃至其背后的势力彻底撕破脸。
“凡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操作,保证干净利落,不留尾巴!”张浩眼中闪烁着技术高手特有的专注和兴奋。
“舆论引导这块交给我!保证让韩家感受到什么叫四面楚歌!”赵凯摩拳擦掌。
“行动!”林凡下达了最终指令。
接下来的两天,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
张浩的行动极其高效和隐蔽。匿名邮件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虽然悄无声息,却在特定的圈子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几位收到邮件的资深调查记者,凭借职业敏感,立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新闻价值,开始暗中进行交叉验证和深入调查。而举报平台的信息,也按照流程被登记和分发。
赵凯则化身神秘的“消息灵通人士”,在几个关键的私人聚会和线上小群里,用看似担忧实则煽风点火的口吻,散布着关于韩家资金链紧张、可能被旧案牵连的“内部消息”。这些消息很快在嗅觉敏锐的金融圈传播开来。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资本市场。
周一股市开盘,原本走势平稳的韩氏集团及其关联上市公司股价,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集中抛盘,虽然韩家动用资金全力护盘,但股价依旧小幅下挫,成交量异常放大。市场上开始流传各种版本的猜测。
紧接着,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周刊的官方网站,在周二深夜悄然刊登了一篇题为《旧案疑云:二十多年前的国企改制遗留问题再审视》的深度报道。文章没有直接点名韩家,但引用的案例细节、时间节点、企业名称缩写,无不与韩家起家的那桩旧事高度吻合。文章笔法老辣,摆事实、提疑问,引导读者思考,并未下结论,但杀伤力巨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