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暗战的硝烟逐渐散去,临港新区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磐石资本顶住了“青云投资”的疯狂狙击,不仅稳住了阵脚,更通过与郑家等盟友的协同作战,向整个东海乃至更广阔的市场展示了其不容小觑的实力和韧性。那几家被做空后又强势反弹的上市公司,其股东名单上,磐石资本及相关盟友的持股比例悄然提升,无声地宣告着这场战役的胜利成果。
林凡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击退进攻只是生存下来的第一步,如何在战后复杂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巩固胜利果实,并防范对手更隐蔽的反扑,才是更大的考验。他需要“立威”,更需要“察微”。
立威的第一步,是整合与消化。林凡将目光投向了因这次危机而更加紧密团结的内部团队和外部盟友。他首先在磐石资本内部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庆功暨战略研讨会,地点就选在临港新区项目指挥部新落成的会议室。与会者除了王猛、张浩、赵凯、陈宇等核心班底,还有从江城赶来的陈宇博士、刘明,以及刚刚经受住考验、士气高涨的丹尼尔·陈博士和安德森博士的芯片团队核心成员。
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林凡没有过多谈论过去的惊险,而是站在巨大的园区规划图前,目光扫过每一位在座的关键人物。
“各位,我们刚刚共同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林凡的声音沉稳有力,“风雨过后,彩虹初现。但这彩虹能持续多久,取决于我们接下来如何建设我们的方舟。”
他详细阐述了下一阶段的战略重点:
第一, 加速技术闭环的实体化。集中所有资源,确保“共享中试平台”和“精准制造工坊”一期工程在三个月内投入使用,让陈宇博士的新材料和丹尼尔博士的精密工艺、安德森团队的芯片设计,尽快在自家平台上实现从实验室样品到小批量产品的跨越。
第二, 深化盟友合作。成立由磐石资本主导,郑氏集团等关键合作伙伴参与的“临港新区产业生态联盟筹备委员会”,共同制定园区准入标准、技术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方案,将松散的盟友关系升级为制度化的战略同盟。
第三, 主动设定规则。以此次金融战中被针对的技术领域为切入点,联合国内相关行业协会和标准研究机构,率先推出由磐石资本主导的、关于新型传感器接口与数据规范的“团体标准”草案,抢占行业话语权。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磐石资本不仅是投资者,更是技术创新的驱动者和产业规则的参与者!”林凡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和决心。与会众人无不感到振奋,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次会议,不仅统一了思想,更极大地凝聚了人心,确立了林凡在团队中无可动摇的领导核心地位。
立威的第二步,是展示肌肉与划定边界。林凡授意赵凯,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低调但信息量巨大的公关活动。先是几家权威财经媒体刊登了对林凡的深度专访,文章中林凡并未炫耀战绩,而是冷静分析了全球产业链格局的变化和龙国高科技产业自主可控的紧迫性,阐述了磐石资本“技术为本、生态共赢”的发展理念,展现出一副负责任行业领袖的姿态。紧接着,磐石资本联合东海大学等高校,宣布设立规模可观的“未来产业创新奖学金”,定向资助在材料科学、微电子等关键领域有潜力的优秀学子,塑造重视人才培养的长期主义者形象。
同时,针对之前一些在危机中摇摆不定、甚至暗中与“青云投资”有过接触的潜在合作方,磐石资本的态度变得异常清晰和强硬。赵凯奉命与其中几家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坦诚”的沟通,明确表达了“非诚勿扰”的原则。对于一家曾在关键时刻试图抬高供货价的零部件供应商,磐石资本毫不犹豫地启动了备选方案并将其从供应商名单中永久剔除。这些举动,无声地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磐石资本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并且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维护自己的利益圈。一时间,东海商界对林凡和磐石资本的敬畏之心更重了几分。
就在林凡忙于“立威”,巩固战果之时,苏晚晴的存在,如同春风化雨,为他高强度的工作注入了一丝暖意和宁静。她不再仅仅是站在他身后的支持者,开始更深入地理解并参与到他的事业中。她会仔细阅读关于磐石资本的新闻报道,和林凡探讨其中的商业逻辑;她会利用自己的艺术审美,对园区展示中心的设计提出建议;她甚至开始自学一些基础的财务和科技知识,只为了能更好地与林凡交流。
一个周末的傍晚,林凡难得地没有加班,和苏晚晴在东海湾的海边散步。夕阳的余晖将海面染成金色,海风轻柔。
“林凡,我看那篇专访了。”苏晚晴挽着他的手臂,轻声说,“你说要打造‘技术为本的生态’,我觉得特别好。现在很多企业只顾着赚快钱,像你这样想扎根做实事的人,不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