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加速器!这正是重建家园最急需的物资!系统奖励开始倾向于解决实际发展问题,而非直接应对生存危机,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立刻组织技术团队,优先在基地周边适宜区域部署一套!另外两套作为战略储备,用于支援其他重要的幸存者据点。”林凡立刻下令。有了食物保障,文明重建才有了根基。
全球重建:希望与阴影
在“观察者”的默许(或者说“纵容”)下,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工作艰难起步。
* 秩序的重塑:以“龙渊”基地、少数几个残存的国家级避难所、以及一些大型幸存者组织为核心,初步的通讯和贸易网络开始重新建立。法律和道德规范在废墟上被重新讨论和定义,尽管脆弱,但秩序的火种得以延续。
* 科技的复苏:基于废墟中抢救出的知识、以及应对灾难时激发的创造力,新的技术树开始萌芽。侧重于可再生能源、基础医疗、生态农业、简易制造和信息技术的“幸存者科技”体系逐渐形成。对“光之生命体”偶尔散逸出的无害能量场的应用研究,也在秘密进行。
* 文化的韧性:知识、艺术、历史被幸存者们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口述历史、建立图书馆、恢复教育成为许多社区的首要任务。人类文化的韧性在绝境中闪耀。然而,阴影依旧存在:
* 资源的稀缺:宜居土地、洁净水源、能源、药品……一切都需要争夺。旧的冲突在新形势下以新的形式爆发。
* “青云会”的幽灵:这个神秘的敌对组织并未完全消失。有迹象表明,其残余势力正利用混乱局势转入地下,可能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或对抗“观察者”的观测系统。
* 人性的考验:在生存压力下,贪婪、恐惧、权力欲望依旧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观察者”的抑制效应并非万能。
* 潜在的“实验”:没有人敢保证,“观察者”的“长期观测”不会在某些时候,再次主动设置一些“极端情境”来测试人类的反应。缓刑期,依然是实验室中的小白鼠。
林凡的抉择:引领与探索
面对新的格局,林凡做出了战略调整。
1. 巩固与发展:将“龙渊”基地建设成科技研发、农业生产、人才培育和对外援助的核心,成为人类文明复兴的灯塔。利用系统奖励和自身影响力,促进全球合作。
2. 主动沟通:继续支持柳小雅尝试与“观察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即使无法获得回答,也要持续展现人类文明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合作潜力,增加“样本”的“研究价值”。
3. 警惕威胁:严密监控“青云会”等残余势力的动向,防范其破坏来之不易的平衡。
4. 自我提升:林凡深知,个人的力量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他需要进一步熟悉和挖掘升级后系统的潜力,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来自“观察者”本身或其他未知领域的挑战。
5. 终极疑问:他开始思考更深层的问题:“万物归一会”究竟是什么?它的终极目的?“火种”又去了哪里?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被“观测”的文明?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藏在更遥远的星空深处。
观测时代的开启
数月后,地球仿佛换了一副模样。虽然伤疤依旧狰狞,但绿色的作物开始覆盖废墟的边缘,新的聚落星星点点地出现,夜晚的天空中,偶尔能看到幸存者据点发出的、象征希望的微弱灯火。
而高悬于天际的“观察者”,依旧沉默地记录着一切。它的“光之生命体”如同勤劳的工蜂,穿梭于星球各处,将海量的数据传回那不可知的存在。
人类文明,在经历了一场近乎灭绝的审判后,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在“上帝”显微镜下,重新成长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是一个受控的进化场,一个宇宙级的楚门世界。
林凡站在基地最高的观测塔上,望着远方地平线上,一座在“光之生命体”柔和光芒照耀下正在兴起的、由不同族群幸存者共同建设的新城镇。那里有争吵,有困难,但也有协作,有对未来的憧憬。
“也许,这就是答案。”林凡心中默想,“存在的价值,不在于符合某个预设的‘标准’,而在于这种面对绝境永不放弃的、野蛮生长的生命力本身。”
“观察者”在观察人类。
而人类,又何尝不是在通过“观察者”这面镜子,重新认识和审视自身?
观测时代,正式开启。人类文明的下一页历史,将在至高存在的注视下,由人类自己的选择来书写。前途依旧未卜,但至少,他们赢得了书写的权利。真正的考验,或许在于他们能否写出一个,连“观察者”都为之动容的结局。
喜欢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