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尘埃落定,劫气缓缓消散,但洪荒天地并未恢复往日的“平静”。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平衡,正在废墟与新生中艰难地构建。
天庭之上,封神榜高悬,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归位,周天星斗各司其职,维持着天地运转的基本秩序。然而,无论是高居御座的昊天上帝,还是新晋的众神,都能清晰地感觉到,那支撑天庭权柄的天道规则,与预想中有了微妙的不同。少了几分绝对的威严,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生机”与“变数”。这是医道天道印雏形融入规则后,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界洪荒,格局已然大变。
阐教虽仍是玄门正宗,执掌封神大义,但经此一役,核心弟子亦有折损,更因元始天尊最后的“让步”,威严受损,影响力不复以往独尊之势。其道统依旧昌盛,却不得不开始正视其他声音的存在。
截教可谓惨胜。万仙阵破,门下弟子十去七八,号称“万仙来朝”的盛景已成过往云烟。但得益于与天医门的结盟,核心精英如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正在重塑法身)、三霄娘娘中的碧霄、以及随侍七仙中的数位得以保全,道统核心未失,依旧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盘踞在金鳌岛及海外,舔舐伤口,积蓄力量。其“截取一线天机”的教义,因天医门的“逆命”之举,仿佛得到了某种印证,在残存的弟子心中愈发坚定。
人教依旧超然物外,老子坐镇八景宫,清静无为。但其“中立”态度以及对云清有限的认可,无形中抬高了天医门的地位,也使得人教在未来的格局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平衡者角色。
西方教暗中吸纳了部分与西方有缘的玄门修士(如燃灯道人、慈航等人),实力有所增长,但其“渡化”云清和医道的算计受挫,暂时收敛了爪牙,隐在西方极乐世界,静待新的时机。封神规则的松动,对他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而最为瞩目的,便是新兴的天医门!
不周山残骸之上,经过扩建的天医门总部气象万千。护山大阵周天星斗润物阵引动星辰之力,调和地脉灵气,使得山门范围内灵气充沛且充满生机,与外界劫后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门内弟子数量已逾数千,不仅有人族,更有巫、妖、鬼、羽等各族修士,甚至还有一些被救治后自愿留下的散修乃至少量截教门人。他们穿着统一的素白医袍,袍角绣着代表“平衡”与“生机”的医道印记,往来于各大殿宇、药圃、炼丹房、藏经阁之间,研习医术,救死扶伤。
四大特色医术体系——陆压主理的“焚炼本草·火毒净化”、玄旻执掌的“冰魄银针·寒脉封疗”、幽荧钻研的“阴火灸术·魂灵安抚”、青羽负责的“灵羽通脉·风气疏导”——已然成型,并开始系统性地培养传人。藏经阁内,不仅收录了云清带来的诸多医典和自创功法,也开始陆续收录来自截教、以及洪荒各族贡献的医疗相关知识,编纂《万族医典》。
天医门以其独特的“医道无界,万族同辉”宗旨,以及实实在在救治万族、于大劫中夺取生机的行为,赢得了庞大的声望和气运。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不周山,而是通过派遣弟子游历行医、与各族建立诊疗点、以及与截教的深度联盟,辐射至整个洪荒。
至此,洪荒势力格局彻底明朗。原有的玄门三教(人、阐、截)鼎立之势被打破,一个以“医道”立教、秉持“逆命济世”理念的天医门强势崛起,与三教并列,形成了全新的洪荒四教并立之局!
这一格局的确认,并非通过一场盛大的仪式,而是通过一种无形的共识和既成事实。
这一日,四教代表,罕见地齐聚于昆仑山麒麟崖(元始天尊选定的一处中立之地),进行了一场关乎洪荒未来秩序的密谈。
与会者包括:
阐教:元始天尊(本尊并未完全降临,以一道蕴含无上威严的玉清仙光化身示人),南极仙翁陪同。
截教:通天教主(亦是剑气化身,锋芒毕露),多宝道人陪同。
人教:玄都大法师(代表老子),态度平和。
天医门:姜云清(本尊亲至),身后跟着弟子陆压与玄旻,气息渊深,功德金光内敛。
这场会谈的气氛谈不上友好,但也并未剑拔弩张。更多的是各方在确认新的力量对比后,进行利益划分和规则界定。
元始天尊的化身首先开口,声音冰冷:“封神已毕,天地秩序重定。然洪荒广大,不可无章。四教并立,当各守疆域,互不侵犯,共同维系天道运转。”他率先承认了四教的格局,但也划定了“互不侵犯”的底线,隐含警告天医门和截教不要继续扩张,挑战阐教权威。
通天教主冷哼一声:“疆域?我截教弟子如今偏安海外,何来疆域可言?倒是某些教派,手伸得太长,需懂得收敛!”他毫不客气地回击,意指阐教和西方教。
玄都大法师打圆场道:“诸位教主,老师有言,天道有常,亦有无常。四教并存,正合阴阳平衡之理。当以洪荒众生为念,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他再次强调了老子的“中立”和“平衡”观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道:中医传人在火影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道:中医传人在火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