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到了月底。
9月28号,陈长河带着曾建春和曾万琴父女二人,凌晨出发,上午来到云海市,参加国际林产品交易会。
交易会设在刚建成不久的云海市展览馆,门前彩旗飘扬,悬挂着“1993云海国际林产品交易会”的中英文横幅。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看,即便是新建的展馆,各方面设施也略显陈旧。
但在此时,这已是省内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展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木材商、家具厂、工艺厂代表,以及金发碧眼或东亚面孔的外商穿梭其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曾建春和曾万琴父女俩一进来,就被这阵势震住了。
曾建春穿着曾万琴给他新买的中山装和新皮鞋,站在光鲜亮丽的人群中,仍显得有些局促。
他看着高大的展馆建筑,听着耳边不时传来的听不懂的外语,忍不住咂舌:“我的个乖乖,这……这就是国际交易会?这么多人,这么多老外!”
曾万琴虽然比父亲镇定些,但眼里也满是新奇和惊叹。
她紧紧抱着装有棺材模型的木盒,好奇地左瞧右看。
“爸,你看那边,那是……美国人吧?还有那边,好像是东南亚的……那几个是什么国家的,不知道,感觉他们外国人都长一个样子……”
她小声对父亲说着,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陈长河看着他们的反应,理解地笑了笑:“别紧张,我们是来谈生意的,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走,先去我们的展位。”
他上次来云海市的时候,就提前联系到展会主办方的领导,请他们给安排了一个展位。
昨天他也给云海市的广山县务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打了电话,让他们先来展位这边待着,等他们过来。
片刻后,他们找到了展位。
展位面积不大,但位置不错。
只不过……相比较其他展位琳琅满目的家具、雕刻工艺品等各式商品而言,他们的展位空空如也,显得格外奇葩。
办事处的同志小王正神情尴尬地坐在那里,接受来来往往路人诧异的目光。
见陈长河三人到来,他终于松了口气。
“陈县长,你们可算来了!”
小王如释重负地迎上来:“咱们这展位……啥也没有,来往的人都跟看稀奇似的。”
“没事,好饭不怕晚。”
他开玩笑道:“好东西要留在关键时候亮出来。咱们这叫‘留白’,待会儿才能一鸣惊人。”
他指挥道:“万琴,把模型拿出来,小心摆上。还有那些资料,也整理放好。”
“好。”
曾万琴答应一声,先在站台上面铺了一层红色绒布,然后取出棺材模型。
当三个用桐木精心制作、打磨得光滑如镜、线条简洁流畅的棺材模型,被曾万琴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铺着红色绒布的展台上时,立刻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反差。
与周围那些繁复华丽的家具和工艺品相比,这几个造型简约、甚至带着些许肃穆感的小模型,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果然,路过的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有人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大家虽然都是来参加林产品交易会的,但林产品的涵盖范围也很广,很多人都不懂棺材这一块。
显然,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在国际交易会上展出棺材模型,难道这玩意儿还能出口?
曾建春被这些人看得有些不自在,但看到陈长河气定神闲的样子,也慢慢挺直了腰板。
曾万琴则细心地调整着模型的摆放角度,确保它们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陈长河并不急于向来往的普通客商解释,他待曾万琴将棺材模型摆放好后,低声交代几句,便暂时离开了展位。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他回来了。
他身边还跟着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以及一位穿着合体西装、个子不高、神情严谨的西装男子,旁边还跟着一名手提公文包的翻译。
“曾叔,万琴。”
陈长河引见道:“这位是省外贸局的李明启处长……这位是倭国‘秀友材艺’公司的采购课长,松下次郎先生……李处长刚好认识松本先生,特意帮忙引荐过来看看。”
他离开前,对曾万琴说明了离开的目的,曾万琴和曾建春都做好了准备,连忙向李明启和松下次郎问好。
既尊敬、又激动、还紧张。
李明启微笑着对他们点点头,用日语与松下次郎沟通了几句。
松下次郎微微鞠躬,随后将目光落在展台上的模型上。
他没有急着开口,而是表情严肃地蹲下身,手指轻轻抚过棺身的木纹。
指尖触到的地方细腻光滑,没有一丝毛刺,连棺盖与棺身的衔接处都严丝合缝。
片刻后,他拿起其中一个模型,掂量了两下,又凑近看了看表面的清漆涂层,转头对翻译说:“问问他们,这是什么木材?”
“松下先生问,这是什么木材。”翻译把话传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